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政治纵深·倡廉

占着岗位岂能不见人影——

空饷,吃不了兜着走

  核心提示:“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干、在干不认真、认真为私事”等情况,是机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通病。特别是“占着职位,光拿钱不干活”的“吃空饷”现象,已渐渐成为一种变相腐败。温州苍南县实行领导干部连带责任追究,严肃整治“在编不在岗”现象,以铲除这一顽疾,引起各方关注。

  苍南县浦亭乡农业与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员工梁某再也潇洒不起来,因为该县在清理规范“在编不在岗”情况时,让他这个“挂名员工”现了真形,再也不能过“单位挂着名,领着工资,却不用干活”的日子。

  去年至今,苍南县在对“在编不在岗”等有碍机关效能、作风情况的专项督查中,清理出“吃空饷”人员698人,其中辞职、辞退或解聘181人,离岗退养302人,提前退休215人,预计每年财政节支3000万余元。

  经过整治后,不仅堵住了财政浪费的口子,更腾出编制让更多新鲜血液进入各个机关、事业单位。

想吃空饷现了形

  梁某原是浦亭乡农业与经济建设服务中心乡镇事业编制员工。2009年10月28日,他称自己患肺结核病,请假治疗。87天后,病假期满,他再次拿着病假条来请假,这次请假天数是90天。第二次假满时,他同样拿着一张病假条,又请了4个月的病假。

  多次的病假都畅通无阻,也没有被单位怀疑。2010年12月19日病假期满时,他却迟迟不来单位销假上班。单位人事部门联系他时,梁某称自己生病上不了班。就这样,他一直没回单位上班。

  正在梁某继续打着如意算盘时,苍南县开展“在编不在岗”专项督查。肺结核病人在疾控中心都有登记备案。梁某到底是不是患有肺结核疾病?调查组在县疾控中心调查发现,根本没有梁某的登记资料。更令人意外的是,之前他交给单位的病假条也是伪造的。

  经过进一步核查发现,梁某请病假期间,既没病也没痛,而是在外地从事自己的第二职业——矿业小包工头。最后,浦亭乡政府对其作出解聘处理。

  不少像梁某这样长期不在岗的人员在督查中被识破伎俩。苍南县凤池乡社会事业与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原工作人员叶右(化名)也是在这次整治中被“揪”出来。

  叶右,曾是单位同事眼中的能人。2007年3月,他离开单位下海创业,不过,服务中心仍然为他保留事业编制。但创业毕竟不容易,遇到不少困难。2009年9月,在外闯荡两年多的叶右回单位上班。但今年2月开始,叶右经常上班时间不见人。单位人事部门多次提醒他,似乎并不起作用,后来连联系都很难。经过多方调查,原来叶右因为欠债,怕债主找上门,所以经常翘班躲藏。

  在这次“在编不在岗”专项整治中,叶右被列入“黑名单”。凤池乡政府对其作出辞退处理。

  过去,该县曾组织清理过这类“吃空饷”行为,但由于制度缺陷,往往查一下,有点改观,但一段时间后,又有反复,达不到预期效果。去年,苍南县出台相关办法,明确岗位职责。对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和各乡镇功能站点的请销假制度进行规范,要求实行严格的审查,并办理规范化手续,尤其是请病假,要求有医生亲笔签名证明等。该县还从有关部门抽调中层干部成立专职的行政效能督察组,针对2010年以来全县梳理出来的203个请销假情况,专门到县各家医院逐个核实。

  根据这项规定,各系统、单位也开展自查。该县教育系统仅一个月就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395人,之后有101人返岗。

毒瘤还需猛药治

  其实,近年来,“吃空饷”已经不是个例,全国不少地方曝出类似的新闻。

  近日,湖南新宁一下子揪出116条“吃空饷”的“蛀虫”。该县纪委要求立即停发116名“吃空饷”人员工资,责令他们将先前所领工资限期全部退回,还将经济处罚有关单位负责人。如果按每人每月工资1000元保守估算,清理行动每年至少可以让县财政减少100多万元的无谓负担。

  之前,“吃空饷”的“牛人”也曾不断浮出水面:

  福建省龙岩市城建监察支队科员江进祥,9年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忙着上访,工资却照拿。让人奇怪的是,9年里,单位和有关部门似乎浑然不知这是违规,更没有作出任何处理。之后,因网友曝光,迫于舆论压力,江进祥才决定上班。

  重庆市万州区原区长李世奎的女儿李果“吃空饷”,更是领导家属“吃空饷”的典型案例。李果从重庆市国家税务总局调到万州区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后,不用上班,工资却按月打到其银行卡上。就这样,一直在国外的李果,工资却照领两年。

  像李果这样两年不上班,相关部门却毫不知情,让人匪夷所思。如果不是知情者揭发,恐怕这样的滋润日子,她还能一直过下去。

  因为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 让某些人享受“空饷”已经成为一些单位、官员做人情的手段,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百般袒护。

  苍南县纪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吃空饷”的毒瘤难以根除,其实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单位领导把关不严。所以,该县自去年就明确规定实行领导干部连带责任追究制,即一个考核年度内,各地各单位存在“在编不在岗”情况被查实的,根据查实人数,分别对主管部门的分管人事领导和主要领导作出处理,查实3人以上,给予分管人事领导免职和主要领导停职检查的处罚。

  “我们每周会随机抽查40个单位或基层站所,同时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该县行政督察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督察结果将影响到年终对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同时也影响单位领导干部今后的提拔任用。

制度篱笆待扎紧

  “吃空饷” 的存在,必然损害公平,制造分配不公。

  在采访时,不少机关单位的干部认为,现在都在抓干部作风,在岗上班的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工作要被处罚。但占着编制和岗位,不用上班的人却长期不受监督,而且能照样拿工资,不公平,更不正常。

  有群众直言,一个人可以多年不工作,既然那个岗位有和没有都无所谓、单位不需要他,还有必要设置这个岗位吗?一个人能够吃上空饷,而且一吃就是数年,这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是一种腐败。

  “‘吃空饷’事件接连曝光,暴露出一些地方对人事和财政支出疏于管理和监督的严重问题。想彻底解决问题,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还要在制度上下工夫,否者,类似事件还会死灰复燃。”有专家认为,如果只是“人除名、钱退回”的处理结果,恐怕起不了真正的警示作用,应该加大对单位与个人合谋骗取“空饷”的惩处力度,不仅要让有关当事人“吃不了兜着走”,更要让那些为个人和单位“吃空饷”提供便利的官员受到法律严惩。同时,要严格预算管理,增强财务、政务公开透明度,对公职人员编制、岗位配备与职责、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一定范围的公开,通过群众监督和有关部门的督查,杜绝暗箱操作。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吃空饷”反映出当前基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尤其是财政和人事信息不公开,造成监督不力的问题。治理“吃空饷”,首先应该提高公共财政和人事制度的法制化程度,变现有的内部管理为社会管理,相关人员的薪酬发放和人事动迁都应上升到法规和法律的层级,在法制化的层面操作,淡化内部管理的色彩。此外,还应该做到真正的信息公开,让群众知道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究竟有多少人员,这些人又是怎么进来的。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倡廉 00018 空饷,吃不了兜着走 2011-11-10 浙江日报2011-11-1000011;浙江日报2011-11-1000012;浙江日报2011-11-1000013;浙江日报2011-11-1000010;浙江日报2011-11-1000014;浙江日报2011-11-1000018 2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