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文体

随意课堂 发散思维

  本报杭州11月4日讯

  记者 董颖 通讯员 张欢 吴祥夫

  今天上午10点整,一场特殊的课程正在杭州建兰中学新落成的校舍进行。

  说其特殊,不仅是因为其上课的形式。在现场,几张沙发随意地围成一个圈,坐不下的学生就席地而坐,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而更特殊的是今天上课的主题——“小公民,大交通”,是由学生一周前投票确定的。

  这是建兰中学正在探索的“四无”课程,主讲老师余骊介绍说,所谓“四无”课程,是指学习内容无边界、学习方式无边界、课堂模式无边界、课堂文化无边界。“不仅是课程的内容、形式,甚至是时间,我们都请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在讨论中,同学们把大交通的概念逐渐缩小到杭州的公共自行车,随着学生们的开放性思维,慢慢又转向了杭州即将建成的轨道交通。同学们一个个用平板电脑在网络上寻找着新的论点并不时做着笔记。出乎同学们意料的是,余骊老师在课堂上竟然现场跟北京五十中和香港李惠利中学进行了视频连线,让学生了解北京、香港的轨道交通情况。

  50分钟的实践课很快结束,学生们仍意犹未尽地讨论着。“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不管是说话还是思维都可以很随意,不受限制。”初三(8)班的袁钰澜同学希望以后这种形式的课程能增加,余骊老师也难掩兴奋,“这种授课形式好,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布道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浙江日报 文体 00008 随意课堂 发散思维 2011-11-05 2209961 2 2011年11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