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肉价高于国际市场,前三季度进口猛增
进口猪肉抢滩中国市场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87万吨,同比增长四成以上,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分别为美国、丹麦和加拿大。另据上海海关的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关区累计进口猪肉5.9万吨,比去年同期激增1.8倍,其中9月当月进口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高涨的猪肉价格,吸引着“洋猪肉”漂洋过海登陆中国市场。据了解,继今年美国大规模向中国出口猪肉之后,墨西哥、芬兰等国似乎也嗅到了中国猪肉市场的商机,近期纷纷组团来国内开展“猪肉贸易之旅”。
“洋猪肉”大量涌入,对国内影响有多大?中国猪肉市场是否高度依赖进口猪肉?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造成“洋猪肉”蜂拥而入的主要原因是“现在中国猪肉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对于猪肉生产相对过剩的国家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商机。”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郭会勇认为,由于经济形势低迷,国外的猪肉消费量下降不少,而中国今年猪肉紧缺,所以国外企业加大了对中国的出口力度。
“洋猪肉”捕捉中国商机
根据商务部11月1日公布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上周,猪肉价格连续6周下跌,累计降幅约5%。业内人士分析,由于5月份以来猪价大涨并持续高位,政府增加猪肉进口量,并于上个月开始大量到岸进入市场,这是近期猪价下跌的原因之一,而进口冻猪肉目前到岸价为每斤7元多,国产猪肉价格超过每斤10元,进口猪肉存在价格优势。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大量进口猪肉主要起到调节的作用,对于平抑国内猪肉价格会有一定效果。猪肉消费具有季节性特点,尤其在消费旺季的时候,进口猪肉对市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进口猪肉的增长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供需矛盾。据统计,全球猪肉贸易量是600多万吨,而中国猪肉消费量达到5000万吨,猪肉进口对于弥补国内的供需缺口只是“杯水车薪”。此外,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南方做腊肉的需求将有望成为阶段性下跌的拐点,并带动猪肉价格进入反弹通道。
进口猪肉或将常态化
11月1日至15日,由墨西哥农业部副部长率领的农牧产品商业代表团对中国进行访问。代表团将在北京与中国肉类协会、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举行会谈,并签订合作协议。墨西哥并非近期来华开展“猪肉贸易之旅”的首个国家。10月底,芬兰农林部部长率团来到中国,与国家质检总局就中国从芬兰输入猪肉的检疫和兽医卫生条件签署了议定书,这意味着芬兰将首次实现对中国出口猪肉。
在业内人士看来,猪肉进口大增的背后还隐藏着饲料紧缺的问题。因为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紧缺,需要大量进口,通过加大猪肉的进口量可以减小对原料的依赖,大量进口猪肉以后可能会常态化。
农业部农贸促进中心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农产品贸易伙伴有240多个,进口农产品可多达1500多种,对繁荣我国市场、调剂余缺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较为旺盛,对肉类、乳品、水果、蔬菜和水产品等的需求都有可能增加。
分析人士指出,从长期来看,随着城镇化和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猪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还会有很大的增长,因此中国还是需要进口一部分农产品。适当降低自给率,利用好国际市场,看准时机买进,这比在国内通过补贴等方式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成本可能会更低。
(据新华社、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