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自主招生纷纷向农村学生倾斜
寒门学子能否梦圆
据新华社北京专电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推出2012年自主招生“圆梦计划”,主要招收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学习成绩优秀,或具有某方面培养潜能的应届农村生源高中毕业生。此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也纷纷推出对农村学生倾斜的自主招生政策。
新政助力学子
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了解到,该校“圆梦计划”希望给农村考生开辟一条通往人民大学的特别通道,圆一些农村家庭渴望子女升入一流大学学习的家族梦想,促进社会和谐。
据介绍,入选该计划的考生由中学校长实名向中国人民大学推荐,被推荐考生直接进入面试环节,不用参加笔试。中国人民大学每年拟选定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对中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中学适当倾斜。入选计划的学生,原则上要求是平时成绩排名在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取得预录资格的考生,仍需参加全国高考,如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份一批录取控制线,学校将予录取。
在中国人民大学“圆梦计划”前,清华大学已在今年高考前推出了“B计划”,专门用于招收长期生活、学习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落后地区的优秀学生。有8名来自云南、陕西、四川的学生最终通过优惠政策考入清华,他们全部出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的农村家庭,得到的优惠分数也比同样水平的一般考生高出不少。
2012年清华在“B计划”基础上又推出“自强计划”,覆盖全国592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自强计划”候选人的选拔方式和内容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特殊安排,并单独划定笔试通过分数线,入选计划的学生将享受30分至60分高考加分投档优惠政策。
2009年率先在国内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北大,今年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倾斜力度,新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里有一批县级和农村中学。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今后北大将在计划投放、自主选拔录取等各环节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招生的支持力度。
招生莫成“拼爹比权”
几所名校面对农村学生的倾斜政策都采用中学推荐的方式报名,有人担心:中学推荐,会不会变成“拼爹比权”?高校如何保证选拔过程的公平公开?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表示,将通过专家组综合评定、信息公开、资格复审、社会监督等多渠道确保实行该计划的公平、公正。学校将组织专家组对被推荐考生的平时成绩、竞赛获奖、社会工作、个人陈述等进行综合评价后,最终确定其考试资格并上网公示。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说,清华要求中学按照标准和程序选拔符合要求的学生,选拔结果和推荐理由要在校园显著位置公示,接受各方监督。除笔试、面试考核外,清华将组织工作组前往面试通过者的学校、家庭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确定最终认定名单。
北大招生办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众的这种担心,我们非常理解。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两年多来,北大没有接到一起有效投诉。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完全的信息公开、社会舆论的充分监督,能够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北大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增强约束的有效性。
治本缩小教育差距
专家认为,近年来高校尤其是一流大学农村生源比例持续下降,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和谐。因此,应出台多种措施,给予农村学生更多机会和支持,还应加大投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于涵表示,一些农村学生特别是县级以下中学的学生,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教育环境中,但他们学习刻苦、品质优良,更重要的是他们那种自强自立的精神值得许多城市孩子学习。他们中的优秀学生,可能不会弹钢琴,在中学也没有国际交流的机会,学业成绩也稍有差距,但是他们有远大的志向、阳光的心态、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其在综合素质上不输给任何学生。他们进入大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同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应该对这些农村优秀考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要考虑他们的学业水平,也要适当考虑取得成绩所依托的社会资源的多少,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
长期关注和研究农村教育问题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庞丽娟表示,目前许多大学在城市投放了大量的招生名额,而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招生的名额很少。她建议,大学招生政策应适当进行调整,将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倾斜,以招收更多的农村学生到大学就读。
而治本之策,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研究专家熊丙奇说,应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让农村孩子能够和城镇孩子得到一样高质量的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