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第一要闻版

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嘉兴百万农民有了大书房

  记者 王国锋 陈培华

  本报讯 日前一个傍晚,嘉兴南湖区凤桥镇新篁社区农民马玉祥吃罢晚饭,散着步往社区图书流通站走去。

  从家里走到图书流通站只要五六分钟,马玉祥指着图书流通站里4000多册图书说:“这里好比是我家里的一个大书房。”图书流通站去年刚刚建好,每个月都会更新好几百本新书,马玉祥经常来借书,看得很过瘾。

  15分钟后,马玉祥挑好了《故事会》和《养花绝技》两本书。图书管理员刘诗佳接过借书证和书本,轻轻一扫,清脆的“滴滴”两声后,马玉祥就乐呵呵地将两本书抱回了家。

  与马玉祥一样,图书流通站成了村民最爱光顾的地方。“小说和养生类图书最受欢迎。”刘诗佳说,每天都有上百人次来借阅图书。考虑到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图书流通站还特意增加了不少有关种养技术方面的书籍,深受欢迎。

  在嘉兴,像这样的村(社区)图书流通站已试点建成15个。这些图书流通站与嘉兴市图书馆实行了联网,村民可随时进行图书预约、网上续借、查询馆藏书目等,十分方便。

  农民在家门口借书看,得益于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市领导说,2007年以来,全市探索建立了以市、县两级图书馆为中心,乡镇分馆为纽带,并延伸到村(社区)图书流通站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目前,全市54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图书分馆。

  过去,嘉兴众多乡镇图书馆由于经费缺乏、库存图书不多,农村居民借书、看书难。“当时许多乡镇只在文化站设了一个图书室,藏书最少的不足千册,且书籍陈旧。”嘉兴市图书馆馆长章明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当时的情景。

  如今,昔日冷清的场景早已不见。记者走进大桥镇图书馆,这里20多个门类的3万余册图书排满了高高的书架,许多人穿梭其间挑选书籍;阅览室内十几张书桌前坐满了读者,300多种报刊让他们流连忘返;电子阅览室的电脑前,不少人正免费在网上“冲浪”……

  “去年到馆读者12万余人次,外借图书近7万册。”大桥镇图书馆管理员陆建豪说,每到周末,馆内经常爆满,不少人到了关门时间还不肯走。与大桥镇图书馆一样,嘉兴54个乡镇图书馆平均年到馆人次都超10万人次、外借图书3万余册。

  说起镇村图书馆的红火,章明丽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乡镇分馆、流通站的图书都是由市图书馆统一采购、编目、配送,每个月轮流更新,“农民办张借书证,就能在家门口借阅最新的书籍。”

  建在身边的图书馆,正悄然改变着百万嘉兴农民的生活。每天放学后,秀洲区洪合镇良三村的孩子们就爱泡在图书流通站。记者见到14岁的屠勇时,他正捧着《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读得津津有味,“不用花钱买书,就能读到好书,真方便!”


浙江日报 第一要闻版 00001 嘉兴百万农民有了大书房 2011-10-28 2192206 2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