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诗歌
照亮生活

  选择诗歌,便选择了一生生活在爱里。这种爱可能是痛苦的,但也正因为有了这种不能自拔的、无可替代的择取,欲罢不能的纠缠,才越发显出诗的魅力或魔力。

  是诗歌,让无数个不眠之夜有了温暖和亮色。哨位,枪尖,硝烟熏燎的橡胶林,月光下含泪的凤尾竹,还有烈士陵园永远沉默的战友,都是我用诗在同他们低低耳语,深情对视。

  很多年了,往事早已如风飘散。走过的路,如同吐出的话语,记住的,忘却的,落地的,飘荡的,都已经是过往,都已是记忆,都已是昨天。而那些声音依然如烟如丝在眼前,在脑际盘旋……

  抚摸那些远去的声音,如同弹拨那一根结痂的琴弦,响起的既有快慰,也有丝丝伤感。但,诗意的感受不会受寒夜清冷孤寂的哨位而变凉,就如同诗句不会因夜色中闪着寒气的枪刺而吓退或消失一样。

  炮火,硝烟,猫耳洞,甚至伤残、流血、死亡,这些同诗似乎很遥远的文字,同样会在一颗充满诗心爱心的战士心中自然喷薄而出。我曾把它称作枪膛里喷出的歌。

  其实,那更应是一颗颗用鲜血浸润的果实,鲜红地结在历史的心头。

  一位诗人曾说:一个诗人一生持续忠诚的写作,最终所形成的是一个诗人的心灵史;但是,它却可以折射出人类生存世界的图景,这就是意义和价值。

  曾有人说你整天读着写着那些诗句有什么用?

  的确,有一段时间,我想同她保持一些距离,那是因为工作关系;可是,我努力试过几次,都以失败结束。因为,她不仅没有因为我的有意疏远而在我的生活中消失,反而愈加往我机械般高速运转的现实生活里钻。

  我把每一粒文字都当作滋养生命的粮食,因而我也把手中的笔当成父辈的锄犁,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风霜雨雪,一年四季,从不停息我的劳作。那是伴我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

  每一粒汉字都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每一句诗行都是温暖人心的阳光。行走四季,跋涉人生,回顾来路,举望前途,目光在文字上定格,心思在诗句中停留,脚步立定在语言上,不愿游移。那是心的家,那是精神的庄园。

  走过了寒冬与盛夏,踏响秋叶,抚弄春草,摸摸行囊与贴身的衣袋,即使一无所有,只要还剩下几句诗真诚相随,做永远的知己;即使没有了青春,还依然有诗为伴,亦可称之为满足,无怨无悔。

  对诗始终不渝的热爱,那是因为她在我最无助的日子里一直陪伴着我;我不能因为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把她放置一边。可能不写或写的不多了,但我一直没有停止阅读诗歌的习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大环境虽然似乎不太需要诗歌,但我的生活已经不能没有诗歌了!即使我不动笔写诗,也不能改变我对诗歌的热爱;即使我的诗写不出格调,但我自认为对诗歌的情感是真诚的、纯粹的!

  因战残卧病榻的日子,倒下去的身体静静与洁白的床单贴在一起,心绪也像倒伏的河流,一泻而下。当诗歌的光芒照进窗棂,像一块火石,划燃我内心的那一块,瞬间点亮一颗心,那些稚拙但真诚的诗句,从我的血管难以阻挡地流了出来。是诗歌把我倒下的肉体和精神一起扶了起来。那一柄支撑灵魂的拐杖,不是物质的木柄,恰恰是精神的诗歌的支撑。

  在诗的阳光里我浑身通透,我无遮无掩,我把一切浸泡在诗里,灵魂再度耸立。是诗歌的手轻抚我的伤痛,是诗的光亮照着我失眠、失重的心灵,重塑我的灵魂,坚固我人生的信念。

  诗歌照亮我的生活。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2 诗歌
照亮生活
2011-10-28 2173997 2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