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修路、盖楼、造文化宫……永康一对夫妇

捐资千万建家乡

  本报永康10月20日电

  记者 陈洪标

  报道组 叶宁 谭孝军 通讯员 叶朦朦

  这两天,记者连续接到一个来自永康的电话,要求记者到他们村里看看,因为,有对在外创业的夫妻,捐了上千万元建设家乡,不求任何回报。

  是否真有其事?这对夫妻为什么要这么做?记者赶往永康采访。

  捐资千万 不求回报

  这个村,是永康市前仓镇后吴村第一生产组——东山头自然村,记者到村里已是晚上8点,总以为村里肯定静悄悄了,没想到这里比过年还热闹,新落成的村文化宫里,正在上演一台婺剧。

  东山头农房改造小组成员曹成康就是给记者打电话的人之一,记者找到他,他正沉醉在剧情中。

  “后面半个月,还要搞文艺晚会、演越剧,大戏小戏轮番上。” 曹成康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个投资520万元建的文化宫,就是曹跃进、马文辉夫妇捐资的,我们村这两年新农村建设费用,他们全包了,已经超出了1000万元。”

  曹成康带记者来到村办公室,拿出账本,给记者讲述这对夫妻捐资的项目:旧房拆迁补助款150多万元、建大凹塘塘坝130万元、道路硬化50万元、建公厕20多万元,建设中的综合楼将达300万元……

  “曹跃进、马文辉在生活上非常节俭,对村里却这么大方,而且不求任何回报。”

  村民曹其火指着7米宽的水泥路说,这条路以前不足2米宽,两辆独轮车都难会车,通过旧房改造,现在不但老屋将变成新房,路面也拓宽了,小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里。

  如今的东山头村,村综合楼已建到第四层,具有村电影院、老年活动中心、村办公室等多种功能;村边的千里塘即将着手改造,预算投资近200万元,将成为村里最吸引眼球的水景;后山计划建设“长城”……村民们说,东山头将为后吴古村旅游开发增色,吃“旅游饭”指日可待。

  做好事不易 坚持需勇气

  曹成康所说的曹跃进、马文辉夫妇,现在缙云县办企业,是永武缙产业集群里有名的企业家。

  记者见到曹跃进,他知道采访意图后,第一句话就说:“东山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做这点事,没什么好采访的。”

  其实,事情并没有曹跃进说得这么轻松、简单。对老家充满感情的曹跃进,每次回到村里,看到落后的景象,心里就不是滋味。

  2007年,曹跃进瞒着家人,偷偷回村竞选生产组长,并组建农房改造小组。对此,妻子表明了态度:“办企业不容易,你为老家建设出钱我支持,但最好不要‘掺和’村里的事情。”

  曹跃进没有听从妻子的规劝。几年辛苦下来,他却打起了“退堂鼓”:自己贴钱做好事,可少数村民不领情,甚至不理解,受气成了家常便饭。“事情做到这份上,真的有点灰心,老婆却反过来做我工作。”曹跃进感慨地说。

  “我来竞选生产组长,做你农房改造小组组长的得力助手。”性情爽朗的马文辉认为,做好事也是要有勇气的。无论受多大的气,都要把好事做好,不能留下“半拉子”工程。今年4月,马文辉当选生产组长,成为东山头自然村的“女村官”。

  马文辉是丽水市人大代表、缙云永康商会会长。在村民眼里,她和丈夫要名有名,又不缺钱,当个“生产组长”图个啥?马文辉说,自己和曹跃进的想法很简单,趁现在还没有完全将企业交给子女,多“挖”些钱出来为村里办实事。

  文化宫前的小广场,曾是曹顺玉等村民的旧房。“房子是自己造的,又要自己拆掉,确实很舍不得。”这位76岁的老汉说,看到曹跃进夫妇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自己的心软了,“其实,我晓得他们真的是为大家好。”一条条路宽畅了,曹顺玉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可以经常载着毛芋、土豆等土货赶集了。

  马文辉坦言,正是村里上下同心,深深感染了她和丈夫,建设家乡的劲头更足。夫妇俩心系家乡,也感动着家乡人。这些年,村干部们也一心扑在村庄建设上,争着掏腰包为村里办事。

  在村里,曹跃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造的三层楼房已显得陈旧、落伍,如今还住着一些拆迁户和工程队施工人员。马文辉说,等东山头建设得更有模有样时,也把房子装修一下。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捐资千万建家乡 2011-10-21 2186639 2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