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第一要闻版

搭三大平台 创三大品牌 建三支队伍

台州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记者 童桦 洪卫

  通讯员 卢志成 丁必裕

  本报台州10月20日电 台州临海大田刘村的祠堂外,是耗资300万元重新修建的文化广场,运动器械、石桌石凳,清澈的池塘映着岸边的文昌阁。古朴的祠堂里,湖南人杨清华正在一张桌子前绣“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她5岁的儿子盯着正在练习《采茶舞曲》的4位老人。欢快的旋律从他们手中的笛子和二胡中传来。循着音乐声望去,这里图书室、电视房一应俱全。乒乓桌前,几名外来务工人员打得正酣。

  农村俱乐部已经成为台州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共享公共文化的好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农村俱乐部4376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群众热情参与,努力满足基层群众求乐、求健、求知的文化需求。

  临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金国说,2011年临海市农村俱乐部覆盖了全部998个行政村,这些农村俱乐部各有特色。

  融合新、老大田刘人是大田刘村的特色,而素以皇都南拳闻名的天台县皇都村则利用农村俱乐部,影响了方圆几十里的村民。记者赶到该村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时,南拳师傅陈统柱正在教邻近各村的孩子们打南拳。

  自从皇都村投入100万元成立农村俱乐部以来,周边村民都喜欢到这里来活动身子,南拳是他们喜爱的运动项目,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一起练习南拳。

  不仅农村有俱乐部,在台州,就连社区、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俱乐部。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崇敏介绍说,目前台州有社区文化俱乐部196家、企业文化俱乐部467家。台州的公共文化服务已转变为现在的建设“农村俱乐部”等三大阵地、打造“广场文化”等三大活动品牌、强化“文化志愿者”等三支队伍、建立“激励机制”等三大机制。台州公共文化服务正朝着城市进发,体系已逐步形成。

  广场文化是台州引导群众文化的另一亮点。当记者在晚间赶到临海崇和门广场时,现场的越剧声、排舞乐曲声、电影音乐声早已交织在一起,声声入耳。

  在播放着音乐的大音响旁,记者见到了义务为大家放歌5年之久的屈小明。“今年,政府还送了一套8000元的音响给我们用,特地拉了电线,效果好多了。”

  眼前是1000余名排舞爱好者正翩翩起舞。屈小明说,只要天晴,每天都有这么多人来。

  排舞区旁,200多位市民或坐在椅子上,或跨在自行车上看着大屏幕上的电影。记者看了播出单,发现其中有许多都是刚上映的电影。

  据了解,台州全市共有广场文化活动点近千个。围绕着广场文化,台州还相继举办了5届邻居节、两届读书主题月等活动,共有110多万人次参与各项活动。我国第一个专业网络音乐联盟——中国网络音乐联盟也在此成立。

  让文化惠及百姓,让欢乐常驻基层。台州市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近3年共送数字电影12万场,图书38万册,送戏5223场。仅去年一年,台州市九县市共投入4.6亿元用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并成功拉动1.3亿元的社会资金用于俱乐部建设。

  临海市灵湖一带,正在规划300亩的文化设施,既有艺术中心,也有图书馆和文化广场。其中,博物馆一期工程马上就要开工了。


浙江日报 第一要闻版 00001 台州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1-10-21 2189911 2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