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阅读杭州

  据《钱江晚报》报道,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大二学生黄琳,两个月前只身来杭州旅游,她被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迷,决定租房子住下来,开始对这一座城市的别样阅读。

  在杭城众多的游客中,黄琳无疑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她不参加任何旅游团,只身一人,以书、地图和资料作“向导”,以寻访名人故居为乐。有的地方,书上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而现实世界中已无迹可寻,但她却寻访得津津有味。在寻访的过程中,她与先贤对话,与历史交流。

  短短的两个月,这个小姑娘的足迹遍布杭州的城里城外,街头巷尾。她用自己的脚,在丈量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她用自己的眼,在阅读这座城市的沧海桑田;她用自己的耳朵,在倾听这座城市成长的声音。她每天清晨出门,薄暮回家。她习惯于把每天寻访的过程写下来。暑假快结束了,她的背囊装满了自己写的游学日记,也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认知和感恩!

  她二上伍公山,与晨练的老者交谈,在雨巷里体验戴望舒的诗情画意;她在高银街品尝杭州味儿,在郁达夫的风雨茅庐感慨世事变迁;她在八卦田与播种毛豆的农人交谈,在御街体味古街新生的欣喜。

  作为一名来自远方的学子,黄琳说她感谢杭州人民对她游学过程中的热情帮助。作为杭州人民的一分子,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感谢黄琳,我们不会忘记她求索的身影和坚定的脚步。学习方法的不同,注定了学习结果的不同,在倡导学习型社会、打造学习型城市的今天,黄琳的实践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知识产生疑惑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学一学这个年轻的学子,到实地去走一走,看一看?记得有一句店家吆喝商品的话:“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与学习机会擦肩而过?我们说一座城市,尤其是像杭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是见证历史的活化石、储藏知识的宝库并不为过。与杭州有关的故事,出现在古今中外多少书中、画中,值得我们每一个杭州人细细阅读,认真品味。

  我们倡导全民的阅读,立体的阅读。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都很快,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等新的阅读形式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尽管阅读的载体发生着变化,但阅读的目的没有变:求知,或者消遣。

  杭州的文化底蕴深厚到什么程度?我想,也许你在杭州的老城区随便找个地方一铲挖下去,就会惊动某一位文化名人的在天之灵。在我们踏上这块土地之前,那么多的先贤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他们仿佛刚刚从我们身旁走过。怀着敬畏,怀着虔诚,让我们面向城市,春暖花开。

  一座优秀的城市,就像是一本精美的图书,令人百看不厌。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但往往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许这位年轻的大学生在来杭州之前,心里早已装满了对杭州美的向往。在她的眼里,杭州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那么美好,那么深沉!

  让我们保留这一份新奇和美好吧!走进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就像走进一本硕大无朋的历史书中;让我们争做一行优美的文字,哪怕只是一个妥帖的标点符号,也是值得我们庆幸和感恩的。

  培养出杭州市中考状元的劳佳瑜老师有句名言:“学生进步程度如何,关键看她能否利用好属于自己的时间。”生有涯而学无涯。从书本到书本,远没有从书本到实践来得深刻、有效。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2 阅读杭州 2011-10-21 2183961 2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