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激活基层“小细胞”
促进社会“大和谐”

——宁波江东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展新貌

  这是一片文明、和谐的创业创新热土;

  这更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幸福美好家园;

  作为宁波现代化新中心城区,近年来,江东区开发建设加速推进,社会管理面临较大挑战。江东区委书记胡军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让每个“细胞”健康成长,才能促进整个社会“肌体”和谐共融。

  自2009年起,江东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从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区、企业、基层单位、家庭等5个社会细胞入手,开展了以“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五大和谐细胞工程创建活动,谱写了一曲平安和美的新乐章。

和谐股份经济合作社:

民主管理享成果

  村级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是江东区一大亮点。从2001年起,江东区原有29个村陆续实施了“三改一化”城市化改造,成立了27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成了股东。截至目前,江东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约有股东群众3万余人,集体资产总额达到70亿元。如何管理好庞大的集体资产,维护广大被征地人员的合法利益,成了当地领导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江东区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合作社民主理财、股权流转、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重点推行了“民主决策五步法”。“凡股份经济合作社遇到重大投资决策,都必须先由股东代表、党员提议决策事项;再通过‘联席会议’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召开党内论证会、股东代表座谈会、民主听证会征求意见,形成方案;第四步,‘联席会议’修改完善方案;第五步,提交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江东区农经局负责人介绍说,“五步法”保障了股东们的民主权益,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合作社经营风险,还大大增强了股东参与合作社经营的积极性。

  前几年,江东区福明街道明一股份经济合作社决定开发明晨大厦项目,项目需建设资金1.6亿元,合作社资金尚有缺口。通过民主决策,股东们决定采取共同“合股”方式,由股东自愿入股4793万元,年回报为9%,结果有90%的股东参与入股。之后,大厦竣工投用,可在招商时遇到了麻烦,合作社再次通过“民主决策五步法”,发动股东广泛参与招商。至今已有“泛洋货贷货运”、“创建集团”、“中银万国”、“平安公司”等项目落户,完成招商90%以上,去年明晨大厦实现租赁收入1600多万元。

和谐社区:

人文关怀暖人心

  中秋前夕,江东区华光城社区邻里互助中心的志愿者,拎着中秋礼品,来到了98岁居民华宜恩家中,与老人闲话家常。定期走访独居老人,是华光城社区邻里互助中心推出的个性服务之一,深受居民们欢迎。像这样的邻居互助中心,在江东58个城市社区已实现了全覆盖。

  不仅是邻里互助中心,如今,在江东区,社区网络发言人、和谐圆桌听证会、和谐物居促进会等和谐载体,层出不穷。这些和谐载体,以“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融洽人”为服务核心,让各社区充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白鹤街道孔雀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老小区”。过去为了给车棚安装照明灯,常常出现乱拉电线的情况,蛛网式的电线既不安全,又影响美观。前不久,一位居民在社区论坛上发帖咨询“车棚没电,物业能解决吗”,引发了居民热议。在详细收集居民们的意见后,孔雀社区网络发言人立即将情况反映给了电力部门。经过多次协商,区电业局很快拿出了施工整改方案,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妥善解决了。

  为及时掌握网络舆情,自2009年10月起,江东区就专门成立了“社区网络发言人”队伍,指派社区干部进驻网络,通过论坛与居民零距离沟通,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发布政策和信息。同时,江东区还建立了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网络发言人”情况分析会,落实信息收集、分析、反馈和问责制度,定时收集网络民意,强化正面宣传,努力为基层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至今,社区网络发言人已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610个,妥善处理突发事件12起,参与网络讨论的居民超过50万人次。

和谐企业:劳资融洽心向齐

  在浙江银晨集团有限公司,有一所特殊的“民工学校”,凡是新进入企业的农民工,都可以免费在这里参加各类培训。这些培训课程不仅涉及操作安全、法律知识等专业知识,还有包括怎样租房或买房、如何选乘公交车、怎么科学饮食、去哪里看病存钱、如何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等12个方面的生活常识。“将培训延伸至工作之外,更多地关心员工的生活、思想和身心健康,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现代城市生活,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家’的温暖。”谈起开办“民工学校”的初衷,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自2006年“民工学校”开办以来,银晨集团农民工的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从根本上扭转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被动局面,公司项目实现了“零事故”,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银晨集团是江东区和谐企业创建的一个缩影。目前,在江东区已有2400多家企业参与了和谐企业创建,并实现了星级骨干企业全覆盖。这些企业都将每个员工视为“家人”对待,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温情举措:设立“总裁信箱”,吸纳员工对企业的意见、建议,有错必纠;一年一次为员工免费体检;春节休息三周,每年租大巴送员工返乡过春节;对于留下来过年的员工,企业还请吃年夜饭、送红包……如迪赛房产公司的“彩虹计划”、迪宏机械公司的“成长动车组”等一批和谐企业平台,也应运而生。

  企业尊重、善待员工,换来了员工真心拥护。今年春节过后,不少地方都遇到了“用工荒”,可在江东,不少企业的员工返回率都超过了90%。工人们都说,企业平时关心我们,我们也乐为企业奉献。

  依法调处劳动争议,及时化解劳资纠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规范共赢、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让江东区的企业更加生机勃勃。

和谐基层单位:

群众满意人人夸

  基层单位是体现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窗口。江东区围绕“道德风尚良好、业务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工作业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要求,广泛开展了“城管义工”在行动、劳动保障服务直通车、医疗服务快车道、社区民警专职化等活动,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了服务为民的理念。

  东部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建筑工地多、拆迁房屋多、渣土清运多、临时摊贩多,城管工作难度很大。为此,江东区城市管理联合执法东部新城中队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对重点区域进行定人定期走访,24小时巡逻。针对建筑工人吃饭难问题,该中队在部分工地周边设立了流动摊贩临时“疏导点”,既规范了流动摊贩,又方便了工人就餐。变“堵”为“疏”,城市管理工作出现和谐局面。

  在江东,类似的和谐画面还有不少:江东中心小学成立了“教育理事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出了“服务直通车”;贸易局在菜场推出了“交心谈心会”;市第六医院建立了“医患沟通室”;江东公安分局开出了“网上警务室”等,至今,已有59家基层单位参与和谐基层单位创建,创建面达到75%。

  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百姓办事更加方便、容易。

和谐家庭:

增添亲情睦风扬

  明楼街道林家社区的外来妇女代某结婚一年多,可夫妻一直不和,与丈夫经常吵架,代某有了离婚打算。

  社区向日葵俱乐部的妇女维权志愿者得知这一情况后,将这对小夫妻请到了俱乐部一起谈心。在交流中大家发现,小夫妻感情并未破裂,夫妻不和主要是由于双方常年在外打工,工作辛苦导致生活品质下降引起的。于是,志愿者多次到小夫妻的出租房,为他们送上如何处理婚姻关系的书籍,劝慰夫妻俩好好珍惜感情。如今,这对小夫妻顺利度过了新婚磨合期,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如今,江东七个街道建立了专为妇女服务的以花为名的七个俱乐部,如外来务工妇女群体的红蔷薇俱乐部、弱势群体的风信子俱乐部等。这些俱乐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已成为广大妇女温馨的“家”。

  家和,方能万事兴。在和谐家庭创建中,江东区突出“爱、勤、德、乐”的理念,以培育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邻里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为重点,开展了欢乐使者进家庭、空巢家庭俱乐部、和谐拆迁亲友团、幸福群芳会等活动,去年和谐文明家庭创建率达到88%。

  “股东议事厅”、“圆桌听证会”、 “爱心互助基金”、 “三月红妇女社”、“和谐拆迁亲友团”……眼下,类似的和谐载体在江东区不断涌现,成为该区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

  “通过五大和谐细胞工程创建活动,还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基层社会管理的强大合力,进而促进了矛盾纠纷化解,实现了社会稳定和谐。”江东区委副书记朱建明介绍说。

  据统计,在“五大和谐细胞工程”推动下,江东区已连续六年获得省“平安区”称号,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由2004年的67%提升到目前的82%,江东区还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结语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激活基层“小细胞”
促进社会“大和谐”
2011-10-13 浙江日报2011-10-1300007;浙江日报2011-10-1300008;浙江日报2011-10-1300010;浙江日报2011-10-1300013;浙江日报2011-10-1300009;浙江日报2011-10-1300011;浙江日报2011-10-1300016;浙江日报2011-10-1300022;浙江日报2011-10-1300021 2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