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文章导航

你用电 我用心

——浙江省电力公司为民生促发展纪事

  热烈祝贺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站在“十二五”开局的关键之年,浙江亟需在统筹城乡、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以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在电力领域,如何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解决一直困扰浙江发展的用电紧张状况?如何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提高农村用电质量?如何引导科学合理用电,建设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这些问题既直接关乎百姓民生,又与浙江的战略转型密不可分。且看来自浙江省电力公司的实践。

  围绕特高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千方百计保障电力供应,优质服务从细微处抓落实,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推进……“十二五”开局,省电力公司正以非凡力度全力保障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坚强电网促发展

  一场特高压电网建设的盛宴正在浙江开席。9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文,核准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项目。该工程是安徽两淮煤电基地电力外送的重要通道,是保障华东东部地区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电源,也是缓解华东地区环保和土地资源压力、解决华东电网500千伏短路容量超标的重要手段。

  至此,浙江电网全面迈向特高压时代。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网2008年12月开工建设,2010年7月8日正式投运。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网2009年6月底开工建设,计划于2012年8月底建成、10月底投产。

  经济大省浙江对特高压电网钟情的背后,是其一直以来能源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而特高压电网,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和节约土地资源等特点。发展特高压电网,对于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对于加快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特高压电网将改变浙江目前单纯依靠运煤的能源输入方式,实现输煤和输电并举,缓解能源运输压力,还可减少省内燃煤机组的新增投入,进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缓解浙江环保和节能减排压力。

  围绕解决特高压和配电网“两头薄弱”问题,浙江省电力公司明确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以500千伏为主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思路,建成后的坚强智能电网将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能保障。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浙江电网投资规模约1300亿元,期间将新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48座,合计容量14427万千伏安。其中,特高压项目投资283亿元,新增特高压变电容量1800万千伏安、换流容量1500万千瓦,境内新增特高压交流线路1272公里、直流线路556公里,增加供电能力2500万千瓦。

  运筹帷幄保供电

  由于用电需求增长迅猛,新增发电能力相对不足,浙江用电制约在今年有着充分的显现。据统计,今年至目前为止,浙江共经历了5轮有序用电。在此期间,先后12次启动或调整有序用电方案,最大实施有序用电方案C级,最大错避峰535万千瓦。

  面对供用电形势持续紧张态势,浙江省电力公司未雨绸缪,在全力组织电力供应的同时,严格落实政府制定的有序用电方案,并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全面提升供电服务品质,取得显著成效,得到浙江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提前谋划,争取多方支援。早在去年下半年,省电力公司即提前开展今明两年电网运行对策研究分析,并及时向国家电网公司、浙江省委、省政府汇报浙江面临的严峻供电形势,积极提出对策建议。今年5月19日,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几番酝酿的《浙江省2011~2012年电力保障行动计划》下达至浙江各市县。

  多措并举,保证电力供应。去年下半年,浙江省电力公司通过走访具有外送能力的区域内外网省公司,积极寻求扩大外来电力的可能性,全力争取周边盈余电力。最终,浙江分别与福建和安徽达成了两笔长期交易,交易电量总计64亿千瓦时。此外,省电力公司还通过双边交易、高峰电力置换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争取外购电力,千方百计增加供电能力。今年1~9月,浙江全省日最大外购电力1530万千瓦,同比增长46.2%;外购电量443亿千瓦时,同时增长22.7%。

  同时,浙江省电力公司也在努力挖掘省内供电潜力。一方面,加大电网建设和技改力度,提高电网输送能力。今年1~8月全省新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1074千米,变电容量1132万千伏安。特别是嘉兴电厂三期送出、曹娥江热电厂送出工程及时在迎峰度夏前夕投运,合计提高省内电源电力送出能力达167万千瓦,保证了新机组发电能力的及时发挥。

  另一方面,积极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合理安排机组检修计划,充分发挥省内现有发电机组潜力。今年5月上旬,浙江省电力公司与在浙的14家发电企业共同签署了《网厂携手共同保障浙江电力供应工作协议书》,明确双方携手最大限度增加电力供应。

  强化管理,精益服务。今年3月,浙江省电力公司配合省经信委出台了今年的有序用电方案,分6级600万千瓦进行错避峰,并明确了480万千瓦超电网供电能力拉限电序位表,制定保障居民生活和重要用户用电、控制高耗能企业用电等措施。与此同时,省电力公司自我加压,推行精益化管理,努力做到缺电但不缺服务。

  于细微处见精神

  如果说,畅通可靠的电网是确保安全优质供电的硬件基础的话,那么,唯有辅以优质服务的软件因素才能让电网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浙江省电力公司深谙此理,其对优质服务的追求可谓细致入微。

  今年以来,浙江省电力公司深化“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以“亲情服务365”为主题的“浙江电力春风行动”,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在公司系统内推出“为民服务十项举措”。

  “为民服务十项举措”涵盖用电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浙江电力对优质服务的孜孜以求。

  在服务方式上,浙江电力构建起大客户服务中心、城市营业厅和农村营业所三级服务网络,拓展流动服务车、电力社区、缴费网点等服务渠道,增加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网上服务等方式,充分利用智能电能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智能服务手段,努力让客户不出家门解决用电需求,提供更便捷的“零距离”电力优质服务。

  如果你是企业,你可享受到浙江电力主动提供的用电优化服务。根据经营状况和行业差异,电力公司会选派优秀电力客户经理担任重点企业和困难企业的“用电顾问”。主动关注和了解服务需求,提供各类政策、技术及服务咨询,当好企业发展的电参谋。通过能耗比较和分析,引导工业企业使用节能设备,鼓励用户老旧变压器的更换,帮助企业进行谐波治理,改善电能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科学用电水平。

  如果你是个人居民,你可享受到保姆般的表后延伸服务。他们充分利用政府平台、社会资源和供电企业优势,借助81890、96345和社区服务中心等渠道,以95598服务热线为载体,为客户解决“找电工难、找到放心电工更难”的问题,填补供电和用电服务的真空地带。

  “三新”战略重民生

  “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当前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农村电网显然对“三农”发展有着十分显著的牵引作用。为此,浙江省电力公司落实“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全力做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用电保障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10年初,浙江省电力公司制定并发布了《浙江省中心镇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试行)》,统一规划、提高标准、统筹资源、超前建设,打造适合浙江农村发展的“两型化”电网。当年,完成120个中心镇电网规划,实施695项中心镇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全省200个中心镇中已有165个实现了110千伏变电站落点。今年,浙江省电力公司继续加快中心镇电网建设,将中心镇项目纳入配网储备库管理,计划投资32亿元,按照城市标准化推进中心镇电网建设与改造,完成200个中心镇电网规划。

  据统计,浙江省电力公司在过去五年间已累计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市2个、新农村电气化县56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767个、新农村电气化村15095个,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扎实推进农村“低电压”治理工作。该公司于去年在全省全面开展了农村“低电压”情况排查和整治工作。截至今年7月,省电力公司累计投入“低电压”治理改造资金11.51亿元,完成407199户“低电压”治理任务,提前完成首轮预定治理工作目标。根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省电力公司将于每年8月始滚动开展“低电压”治理,确保治理成效。通过排查,新确定的49628户居民纳入了新一轮“低电压”治理。

  统筹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今年,浙江投资25亿元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涉及项目77个,覆盖全省51个县,其中110千伏项目61个。据悉,在此轮农网升级改造中,电力部门更加注重电网智能化的提高,着力提升配网节能效率、降低无功损耗,从规划设计、建设改造、生产运行、营销服务等环节入手,对薄弱环节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农网供电能力、改善农网供电质量,确确实实让老百姓用上“好电”。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你用电 我用心 2011-10-13 浙江日报2011-10-1300007;浙江日报2011-10-1300008;浙江日报2011-10-1300009;浙江日报2011-10-1300011 2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