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湖州南浔区方便病人看中医

中药房就在家门口

  记者 肖国强

  本报讯 每个社区、每个村都有中药房,老百姓走出家门就能看上中医。记者最近在湖州南浔区采访时发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当地居民的第一选择。

  这几天天气转凉,腹泻感冒的人突然多了起来,记者在南浔区旧馆镇新兴港社区卫生站看到,药房医生慎阿桥拿着把小秤,正忙着给病人分摊中药,“每天至少二三十个病人,都在用中药调理。”

  在南浔,找中医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统计了一下,全区每5个病人,大约就有2个看中医,比前几年多了很多。”这个比例可不低,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发布的全国中医调查结果,我国每5个病人只有1个看中医。

  中医为什么越来越俏?“便宜,效果又好,这么一大包中药,每天花不到10元钱。”新兴港村村民慎阿云说,自己已经吃了一个星期中药,感觉胃口好多了,这次又来配了7天的药,争取把肠胃调理好。

  记者看了一下她的处方单,这付包含有党参、陈皮、炒白术、山楂等13味中药的组方,只要16.5元,连吃7天共116.5元,报销50%,加上5元诊金,自己只付63.25元。

  中草药全部零差价、报销50%,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费报销30%,这正是南浔区今年在全省率先推出的新政策。但要让老百姓喜欢中医,除了报销多、更便宜之外,还要有好的中医医生。为此,南浔区一方面千方百计留住老中医,另一方面也不断培养新的接班人。

  在南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岁的区级名老中医沈天佑过去因为精力有限,只能限号20个,现在因为有了专门的助手和学生帮着抄方、检查,每天上午他至少可以看40个病人。而年轻医生也在老医生的“传、帮、带”中,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中医越老越香,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光有老没有小也不行。”南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贝雪明说,为了让老中医发挥更大余热,中心为所有名老中医分别配备至少一名高年资的年轻医生,作为助手和徒弟。同时,中心还组织中医培训班,80%的西医医生都有了西学中合格证,很多西医医生甚至干脆改行做起了中医。

  吴霞平原先是学西医临床的,2007年,她跟着区级名老中医沈富庆学起了针灸。现在,她已经成了针灸科的业务骨干,每天能看20多个病人。她说:“过去是中医走投无路改学西医,现在,中医形势越来越好,我们西医也开始改学中医了。”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中药房就在家门口 2011-10-13 2166887 2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