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复旦“博雅杯”开赛

自主招生拉开序幕

  本报杭州10月12日讯

  记者 董颖

  每年进入10月,新一轮的高校自主招生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由复旦大学举办的第八届 “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日前已经启动,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这标志着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已拉开序幕。

  复旦大学举办“博雅杯”的初衷是期待自主选拔一批在人文方面具有较高素养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在高三学生中,“博雅杯”的名气毫不逊色于“新概念”,获奖学生在获得奖金的同时,还能享受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政策。

  去年,杭州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傅小敏凭借一篇参赛作文拿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由于有去年的榜样,今年我校参加‘博雅杯’的学生多了很多。”杭高语文老师许涛说。据了解,杭城其他高中参与“博雅杯”的学生人数也大幅增加。

  “博雅杯”的文章与平时学生们的习作完全不同,一定要带有“论”的意味。一位重点高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在指导学生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建议学生选择一些有深度和广度的书籍,并融入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悟。也可以借鉴一些他人的观点,站在高起点上写出自己的看法。在整篇文章成文后,学生应从逻辑、语言、引用是否准确等多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文章,特别是要做到格式的规范。”

  去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傅小敏学姐现在成为了杭高学生争相模仿的典范,“我看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超过四五遍,比较有感触。赛前,我写了《我们的信仰——读〈病隙碎笔〉有感》,算是一气呵成。书的内容很多,我找了‘信仰’这个小切口切入。”切口要小,立意要深,是傅小敏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如果能在‘博雅杯’中获奖,不论对学生或是对学校都是好事,我们很支持学生参赛。”近段时间,只要有学生来咨询“博雅杯”事宜,许涛老师总是知无不言地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倾囊相传。但许老师同时也建议学生参加这类大赛一定要理性,不能满眼看到的只是自主招生的名额,“如果能把大赛当作促进学习、复习迎考的经历,这样无论得奖与否都不会浪费时间。”

  据了解,今年复旦大学“博雅杯”不再提供参考书目,学生可根据兴趣自行选择。网上提交作品及相关材料的时间为10月31日前。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自主招生拉开序幕 2011-10-13 2175798 2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