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故事
佳佳的童话
云和崇头镇蹲点体验小分队
记者 黄莺 张晖
从进入驻地开始我们就认识了村里唯一一个小学生佳佳,她四年级,有两个小酒窝,没有城里孩子的戒心,很快就和我们混熟了,每天早上叫我们起床,带着我们走山路,跟着我们家家户户跑,还能安抚村民家里养的狗,兼职当翻译。
但这个纯真的孩子却很让人担心,已经四年级的女孩没有读过一本童话书,更不用说别的课外书了。问她灰姑娘和白雪公主,她摇摇头,对于天鹅公主和胡桃夹子之类的故事更加一概不知。
图书馆她没去过,博物馆也没有概念。城市小姑娘的娱乐或者智力开发游戏,她都没有接触过,一天晚上,我们写完了稿子,准备陪她玩,她很开心地拿来扑克,但是算24点她也没有尝试过。
有一次她指着我们的电脑键盘问:“为什么只有字母的键盘能打出中文字来?”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傻傻回答:“用拼音打字。”她点点头。我们再问:“你没上过电脑课吗?”她说:“从一年级开始就有电脑课的,但是没上过网,不打字的。”
王威福的世界
常山新昌乡蹲点体验小分队
记者 何苏鸣 董旭明
说起王威福的名字,村里人未必知道。可只要提起“那个不上学的孩子”,所有人都心领神会了。
王威福今年10岁,目光清澈,天真烂漫,虎头虎脑的样子,和其他小孩别无两样。
可稍一接触就发现,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不愿意和你对视,不会跟你说上一句话,近在咫尺,内心却遥不可及。他是一个自闭症患者,是人们口中的“星星的孩子”。
新学期,威福该上三年级。可他并没有出现在校园里,他退学了。
“他在学校里和谁都不说话。”“有时候还要打老师。”“去上学也什么都学不会。”村民们说。
他爸爸告诉我们,几年前他带威福去县城医院看过,医生说得去北京接受专业治疗,然后送到特殊学校进行训练和治疗。可是家里没这个能力,也就不了了之。
新昌乡中心小学校长刘芳赟告诉我们,乡里有不少自闭、残障儿童,既不适应普通学校的环境,又没能进入适合他们的特殊学校。特殊教育在农村目前基本是空白。
有一位自闭症患儿家长这样写过:当发现我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时,我要做的,不是跪下,而是躺下,躺下来是要为他架座桥,让孩子从我身上走到另一端……
威福们需要这样一座桥。
汤淑贞的希望
庆元隆宫乡蹲点体验小分队
记者 陆遥 于洪海
汤淑贞一家是张地村人人皆晓的困难户,前两年丈夫病逝,汤淑贞也生了场重病。家里唯一的儿子陈刘强还在读书,田里的农活没人做,毛竹山没人管,几乎没有经济收入,还要支付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和自己的药费。
陈刘强从小就离开村子,到福建就学,只在周末回到村里来。
值得欣慰的是,陈刘强学习努力,在今年高考时发挥不错,“老师说他的成绩考到北京不成问题,但村里人说北京生活费太高,儿子很懂事,主动要求去生活费低一点的地方。最后,他被湖北荆楚理工学院录取。”汤淑贞提起这事,愧疚地抹起了眼泪。
汤淑贞东拼西凑借了6000多块钱,才凑够第一学期的费用。
刚做过头部手术的何月权有两个女儿,都在县城上学,妻子也跟去陪读。即便穷困,许多村民还是愿意倾其所有,将孩子送出去就学。正如汤淑贞所说:“我们家以后得靠儿子了。”
我们发现,开往县城的公交车上,大部分乘客是孩子,他们的目的地也相同——位于县城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