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美丽乡村

统筹建设美丽乡村 全面提升品质生活

  杭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的名句正是今天杭州的精美写照,其完美人居的环境,诠释这座“生活品质之城”的内涵,于是许多人不无忧虑:杭州的农村何时也能建得像城市一样漂亮?

  从“构筑网络化大都市”规划蓝图到“以城带乡、以东带西”,大力推进“一化七经济”,再到深入开展“百千”工程……杭州市用坚实的步伐迈向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一场意义深远的改变正发生在杭州的城乡阡陌之间。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农村新型居住小区正呈现在眼前,一幅幅美丽新乡村、幸福新家园正在杭州大地徐徐绘就。我们看到杭州的农民住上了现代化的新农居,用上了现代化的住宅设施: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墙窗的节能保温材料、卧房的宽带网络、客厅的数字电视、厨房的燃气管道、地底的污水处理系统、智能磁卡水电表、现代化的物业管理……这是“美丽乡村”所创造的最宝贵财富。

  杭州市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风情小镇创建、生态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共同建设魅力乡村、幸福家园。

  从今年起,杭州市在对现有村庄实施整治建设的基础上,将继续按照“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不久的将来,杭州市“秀美、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将成为浙江省展示美丽乡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成果的样板示范点。

  美丽乡村在杭州

  示范·美丽乡村

统筹规划 绘就蓝图

  杭州市提出的构建“中心城市—中等城市—中心镇(小城市)—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空间结构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所有规划保留的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让杭州农村成为“秀美、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建成200个左右中心村、250个左右(每年50个左右)精品村和100个左右整乡整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乡镇。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的建设要求,围绕“五美”的相关建设内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中心村为主战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是杭州市构建网络化大都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省里要求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围绕“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打造“有农民集中居住区、有商贸服务街区、有公共服务功能区、有绿化景观休闲区和有特色产业园区”的新农村。

  以风情小镇和精品村为示范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和转型升级的需要,杭州市从去年开始,在原创建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中开展了以“宜居、宜业、宜文、宜游”为主要内容的“风情小镇”创建。

  以“三江两岸”为重点推进连片美丽乡村建设。“三江两岸”(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是杭州市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连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区域。到2015年,将“三江两岸”打造成一条“山水秀美、生态宜居、城景交融、和谐发展”的黄金生态旅游线,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以精品线打造为抓手开展整线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杭州市以中心村、精品村为主要节点,串点成线,打造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青山绿水 安乐栖居

  紧挨杭州的余杭,本来就是杭州的延伸,塘栖又是余杭最有代表性的古镇。随着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如今,一个胜似天堂的“美丽之洲”,成为勤劳朴实的农村人的温馨港湾。河宽、桥密、塘多、漾清,特色非凡的塘栖,毫无疑义成为了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魅力典范。

  为了打造更多的最美乡村,今年杭州市启动了中心村培育建设200个,其中省级中心村93个。要完成省待整治村308个、省市级整乡整镇整治项目28个、市级重点整治村435个,“美丽乡村”精品村63个、市级“风情小镇”13个。中心村建设总投入为15.22亿元,精品村总投入8.74亿元。围绕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等内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确保村域整治全覆盖。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要求,大力推进村庄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建设,见缝插绿,实施岔道和空地整理美化。全面美化村内道路,新建或改建的村内主要交通干道尽可能采用沥青路面,人行步道设计和铺设材料尽可能体现农村风情;全面整治村内沟渠,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并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铺石筑径、塑造园艺景观小品,并配套建设文化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建成集村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

  各地在推进中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中,涌现出了一批精品亮点。如:桐庐县以中心村、特色村建设和“三江两岸”整治为抓手,全面实施“潇洒桐庐、秀美乡村”统筹城乡精品工程,打造了一批以阳山畈、芦茨、荻浦为代表的精品亮点村。临安市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为载体,形成了一批“古树深川和美研里,茶香竹海文武上田,董昌故里水墨南庄,活力乡村和谐昔口,大树王国天目人家,碧溪鱼影谢家桥”等精品亮点,彰显着临安的美丽乡村特色,更体现了村民的自豪感与幸福感。

  富阳也正在努力建设成为杭州的西郊公园、杭州网络化大都市的西部副中心,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富裕阳光之城”。建设“富春山居”新农村精品工程,正是富阳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亮点。山水文化蓝图下的“富春山居”美丽村都串联起来,“以山水为琴,文化为弦,奏富春美妙乐曲”。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都市人群休憩的休闲驿站,富春江边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加快向农村辐射,杭州市农村环境和人居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别墅+公寓”式新模式住宅,鳞次栉比,宽敞明亮。村中每家每户庭院绿化、美化,道路硬化、亮化,居民生活多样化,俨然成为了一个现代人休闲享乐的“度假村”。

产业升级 农民增收

  从富阳的高桥镇勤丰村沿320国道至富春街道天地生态休闲农庄再到方家井村。此条线路紧靠一城(银湖新城),紧连三园(科创园、文创园、高教园),是富阳转型升级集群区,通过建设将打造成“勤业勤丰、创业兴业”的新320国道环线创业创新、转型升级“黄金带”上的一张“新名片”。另外通过精品村(点)建设打造着集赏岩岭湖色、品地芷香莲、游十里湘溪、观千年银杏为一体的生态致富路。

  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是一种有形“美”。帮助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村强民富生活美”的必经之路。杭州市围绕“六大优势产业”(茶叶、花卉苗木、水产、节粮型畜禽、蔬菜、竹业)和“五大特色产业”(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蜂业),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推进规模经营,形成特色产业村。鼓励来料加工经纪人创办工业企业,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充分利用创建村交通方便快捷、文化传承厚重、山水资源丰富、农业特色鲜明等优势,顺应城镇居民“自驾游”快速增长的新趋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游、民俗游、山水游。

  今年,杭州市出台了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商贸业5个具体实施意见,形成了“1+5”产业政策体系。同时,积极开展项目对接,截至目前,共与五县(市)对接项目101个,总投资279亿元。如萧山区的杭州众联文化产业机构在富阳市龙门镇投资1.8亿元建设“杭州龙门客栈创意生态园”,配套种养用地1000亩;西湖区的杭州市均益农产品加工厂到淳安县汾口镇建立5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积极开展农产品进城区活动,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地优质农产品纷纷在城区设立了直销点和大卖场。西湖区还组织了花中城、外婆家等大型餐饮服务企业赴淳安开展农产品直接采购。加快工业产业转移,积极创建载体开展工业项目对接,推进现代工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已与五县(市)对接工业项目53个,总投资142.5亿元。

  “富”、“丽”并举,“以丽求富、以富促丽”的临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绿色新产业提升工程。首批创建村共实施了竹林、山核桃、香榧、杨桐(柃木)、茶叶、石斑鱼等农业产业项目100余个,开展了农家乐特色村、农业产业特色村等重点项目建设,实际到位项目资金1700万元。如研里村着力培育盆景产业,打造“盆景之村”;桃花溪村依托高山蔬菜产业,举办高山蔬菜采摘节,推动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的联动发展;二联村打造石斑鱼繁育基地和红豆杉苗木基地,并带动农家乐的发展。

  在萧山区新升起的16颗美丽乡村明珠中,正在进行云石生态旅游开发的戴村镇沈村村,“中国装饰卫浴村”的党山镇群益村,萧山十景之一“航坞听梵”、水乡特色明显的瓜沥镇东恩村,都显得特别耀眼。

  而城乡统筹更是让青山绿水与农民增收、GDP增长成为可以化解的矛盾,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威坪镇是杭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典型之一。

  杭州市淳安县威坪镇确立了生态立镇,绿色发展的城乡统筹战略,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青山。生态农业,传统的种桑养蚕形成了桑叶(蚕)—桑枝(菌)—桑田(菜)—菌糠(肥、气)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乡村旅游,方腊故里打起农家乐旅游牌;生态工业,以农业优势为媒发展绿色产业,凭借大片水域和蚕桑优势,着力引进游艇制造和丝绸加工业……

文化渗透 美由心生

  良好的村风和现代生态文明意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条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形成了良好风尚的高素质。这得益于杭州市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同时又倡导生态文明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使用清洁产品、新能源,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组织农民素质培训,在抓好农民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生态环保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保护生态、爱护环境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和生活准则。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杭州市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截至目前,全市共成功创建省级文明乡镇15个,省级文明村47个;市级文明乡镇75个,市级文明村257个。临安的钱王铺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坚持“彰显生态特色、注重文化内涵、倡导文明乡风”,通过一系列整治和创建工作,成为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临安市文化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特色示范村……

  通过深化结对共建,杭州市各级去年累计向结对村提供扶持资金8032.17万元,扶持物资价值1945.89万元,安排就业岗位15063个;开展思想道德教育3115次,技术培训2890次,交流创建工作经验5448次;捐献各类图书63.35万册,组织开展文体活动3971次;广泛开展“种文化”、“送文化”活动,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0%,有线广播行政村通响率80%以上;推动“特色文化广场”活动向县市延伸。去年全年共组织政府采购演出1849场、观众100多万人次。积极扶持县(市)和民营文艺院团创作,去年杭州市有8部县(市)优秀剧目获得省以上奖项22个。

  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桌等各种体育设施均向全村开放。村文化活动中心还配备了电视录像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教育培训室等活动场所,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原本根深蒂固男耕女织、日落而息的生活理念也在悄悄地转变……

数字兴农 财富之路

  在网上卖兰花?听起来似乎有些虚幻,但建德市的一个农村信息服务点——绿韵园就是依靠信息高速公路,把兰花卖到了西藏、内蒙古、山东等地,几年来,已从网上销售了近20万苗兰花。这是杭州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结出的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果实。

  每月一期的“杭州农业信息”,针对11个主导产业,分析当前的产业发展情况与趋势,使这些行业的从业者站在了信息的前沿,能及时地调整生产,降低风险,拓展业务,从而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半月一期的行情信息,使种养大户随时了解周边地区的需求情况,指导生产;每周一期的导购信息,把相关农产品的收购信息直接发到农民的手机上,使农民直接与收购企业实现了信息对接,促进了销售。

  只有普及农民的信息化理念,让农民成为信息化的主体,才能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目前,杭州市每年3000余人次的农村信息员培训,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会用互联网的新型农民,通过他们的示范、帮助、带动,进一步引导农民树立信息理念,更多的农民学会了浏览“农村中国”。又随着以杭州龙网为中心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农技110为中心的农业咨询服务平台和以农民信箱为中心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等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农业信息化正在全面推进,农民吸收了大量的外部信息,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乡风文明等话题不再陌生。凭借“一个体系、三个平台”,杭州的农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越走越顺,用“键盘”敲开了财富之门。

  用“最美乡村、最美秀水、最美天堂”来形容杭州的乡村最适合不过了。“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美丽乡村是一幅美不胜收的蓝图。一座座青山连绵,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一处处村落点缀,因文化而流动的山水……

  杭州把足够的资源条件、环境优势和人文特色变成优势。其实践经验在于,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将城市文明开始向新农村延伸,先进的生产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消费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润物无声中悄然形成。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展现在杭州的新农村道路上,这是广大农民共同的梦想、期待和未来。

  点评 美丽乡村

安稳民生 和谐臻美

  村级制度健全、管理规范、配套齐全、保障到位、生活安宁无忧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是一种状态“美”。杭州市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切实做到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三个到位”,做到村级财务收支逐笔公开。充分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加强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三个组织”建设,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和决策权。

  一个区域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此,杭州着力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加快健全和完善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保障体系。并且建立了农村无保障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实现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同时还强化了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的要求,根据各村的实际需求和条件,建设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室、劳动保障服务室、卫生室、老年服务场所、警务室、文化活动场所、广播室、体育健身场所、连锁超市、粮贸市场、幼儿园、“数字兴农”等工程以及党建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等公共服务场所。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2 统筹建设美丽乡村 全面提升品质生活 2011-09-29 浙江日报2011-09-2900009;浙江日报2011-09-2900010;浙江日报2011-09-2900024;浙江日报2011-09-2900022;浙江日报2011-09-2900023;浙江日报2011-09-2900025;浙江日报2011-09-2900027;浙江日报2011-09-2900034;浙江日报2011-09-2900029;浙江日报2011-09-2900028;浙江日报2011-09-2900015;浙江日报2011-09-2900012;浙江日报2011-09-2900033 2 2011年09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