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报企上市之路(下)
新华传媒
2007年4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借壳新华传媒(600825.SH)方案浮出水面,并于2008年1月实施完毕,前后历时9个月,成为国内地方党报上市第一股。其实质是通过定向增发实现旗下报业经营性资产借壳上市,该创新模式为传媒企业借壳上市探索了新路子,备受业界关注。
新华传媒的前身为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华联超市”,于2000年10月借壳“时装股份”上市[该公司于1994年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上市]。2006年5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从上海国资委旗下百联集团手中获得华联超市45.06%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其中置入资产为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评估值为6.49亿元);置出资产为华联超市持有的除4.83亿元未用完募集资金以外的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评估值为9.42亿元)。差价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以现金支付给上市公司。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受托监管上海市属文化系统国资的上海市委宣传部。此前,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五家单位联合持有新华发行集团51%股权,其中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8.36%,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持有17.34%,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持有5.1%,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持有5.1%,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持有5.1%;其余49%股权为地产企业上海绿地集团(民企)持有。
第一次重组虽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导,但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关联不大。只因绿地集团拥有相对控股权,为接下的第二次重组埋下了伏笔。
2007年4月,新华传媒公告称,公司以每股16.29元的价格向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中润广告定向增发1.24亿股,增发完成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中润广告将分别持有新华传媒23.49%、8.64%的股份。具体注资情况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以其持有的9家公司股权认购9 092.09万股;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中润解放45%股权认购3 344.64万股。与此同时,上海市委宣传部将属下企业所持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股份全部划转给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使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持有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股份达51%。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新华传媒的比例升至54.07%,实现了绝对控股。
北青传媒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1000.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功融资8.89亿港元,因此成为内地报业香港IPO上市第一股。早在1999年,北京青年报社内部就有改制上市的动议。2000年下半年,报社内部开始了改制与上市工作的筹备。2001年5月28日,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正式挂牌,北青传媒的成功改制,为三年后顺利上市创造了先决条件。
北青传媒成立之初,除了《北京青年报》的采编资产与业务外,涵盖了北京青年报社的广告、发行(小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印刷物资贸易等业务。由于当时国家明文规定“外资不允许进入全国性报刊发行网络(权)”,因此,已经计划在香港上市的北青传媒只得剥离发行业务,从而形成了报社采编、发行资产、业务留在集团本部,广告、印刷等业务进入了上市公司,目前内部业务分割的治理模式。
2003年,中央启动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中宣部在内部挑选改制上市试点单位。其时国内主流大报旗下正式成立了股份公司的并不多见,且北青传媒作为股份公司已经实质性地运转了近3年,时间上具先行优势,顺理成章成为试点单位。2004年6月11日,北京市委宣传部专门成立了北青传媒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宣部、北京市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北青传媒一路绿灯,迅速拿到中国证监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的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