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梦想 蓝图绘就
对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
沙德安 周静
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把文化产业提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关研究表明,2011-2015年,将有多达百家文化企业竞相上市,在证券市场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将极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根据《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国有传媒企业将进一步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政策引导下,传媒产业内部将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发挥在市场机制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如何?未来文化企业上市的前景又是怎样的?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浙江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坚,请他介绍相关情况。
记者:请谈谈您对文化产业的理解。
胡坚:可以说,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文化为灵魂、科技为支撑的产业形态,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句话说得好,科技和文化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两翼。从我们浙江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企业竞争经过了四个阶段,由最初的资本竞争,到管理竞争,再到市场竞争,今天进入了文化竞争的时代,只有文化的竞争才是根本的可持续的竞争。可以说,文化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温家宝总理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
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文化建设的滞后,必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乃至政治文明形成一定制约。只有当全世界都公认中华文化真正繁荣起来、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强大的时候。
国家赋予文化建设的重大使命,为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空间。在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前提下,着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应当说,文化对于各产业的渗透性都很强,按照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的要求,我省文化产业将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业、影视服务业、新闻出版业、数字内容与动漫业、文化会展业、文体休闲娱乐业、文化产品流通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等领域,明确这八大产业的发展导向和发展载体,全面构筑我省文化产业的新优势。我们编制的《浙江省“十二五”期间文化服务业发展规划》中,细分了八大类文化生活性服务业和四大类文化生产性服务业,是全国首创。
记者:请介绍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思路。
胡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提升到国家层面。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把文化产业提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省也把文化产业作为一项先导性、支柱性、新兴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省的国有文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民营文化企业也非常活跃。目前,浙江拥有各类文化企业4万余家,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在全国保持第4位(排在北京、上海、广东之后)的领先优势。我省文化产业总量规模持续较快增长,2005年以来增幅均高于GDP增幅3至5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8%,远超过2.78%的全国平均比重。
国际经验表明,当某地人均GDP超6000美元,往往会出现文化产业井喷现象。当前,浙江已进入由人均GDP7000美元向10000美元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成立了以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为组长的浙江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编制了《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和《浙江省“十二五”期间文化服务业发展规划》。总的设想是:以推动转型升级、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发展特色产业群、建设示范基地、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优势企业、打造文化品牌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提升我省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争取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800亿元,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根据现在的发展态势,我估计届时占GDP比重将超过6%。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的合力下,文化产业结构面临全方位的战略性调整。从所有制结构看,转企改制后的国有文化集团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民间资本将进一步增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话语权,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将成为文化市场上的主导力量。
记者:请分析浙报传媒作为“省级党报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第一股”的自身价值和现实意义?
胡坚:首先,我认为浙报传媒作为“省级党报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第一股”具有先导性意义,为党报向哪里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浙报传媒的上市将为自身下一步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浙报传媒的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但采编这块工作坚持原有的模式和体制,对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社会效益、宣传舆论导向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和影响,而且还能把党报的权威性与市场的灵活性相结合、把党报良好的传播力与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更有利于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拓展。
与此同时,此举打破了原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更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为今后发展增强凝聚力、发挥创造力,更能激发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
除了浙报自身的努力外,从中宣部到省委领导、省委宣传部都非常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才得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顺利进行。
记者:请展望我省文化企业上市的前景与发展趋势。
胡坚:可以说,浙江的企业已经尝到了上市的甜头,上市为企业上水平上档次、做大做强、拓展发展领域、占领市场空间、走向世界,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在我省经济发展中,这被实践证明是很好的一条发展路径,因此,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也要注意借鉴。《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中提出,“坚持把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与跨区域、跨行业整合紧密结合起来,支持国有文化集团跨地区覆盖、多媒体经营、跨行业拓展,打造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投资运营状态良好的文化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根据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组织实施文化产业“122”工程,其中包括3项计划:一是“文化企业百强振兴计划”,重点培育100家文化企业;二是“文化产业重点园区拓展计划,遴选出20个文化产业园区,促进其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做大做强;三是“文化企业上市助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帮助、促成20家左右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或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使我省文化产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现在,全省有上市意向的文化企业为50余家。我们将与省金融办合作,开展走访、咨询、辅导、人员培训、政策支持等各项工作,筛选其中20家进行重点培养。
展望未来,我省文化企业上市将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度推进、井然有序”的态势。 我们的文化梦想是,让浙江成为文化企业上市最多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