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产权交易所董事长颜春友:
“为企业开办资本
市场‘初高中班’”
“促进形成全省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培育基地”,这句话写在《浙江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工作指引》的首页。
“我们这个平台旨在为全省未上市公司提供资本配置服务。”浙江产权交易所董事长、我省改革发展与产权问题专家颜春友直言,“这大大有助于突破浙江地方资本市场平台缺失的瓶颈,是浙江实施‘十二五’发展目标的润滑剂、助推器。”
目前,全省有1000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且每年新增近百家,这是浙江优质企业群体。其中只有约20%的公司有机会进入证券市场。“股份可流动是股份公司的天然属性,也是股份公司赖以发展壮大的最重要条件,因此,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也就成了一种必然选择。”
颜春友介绍说,该项试点经省政府部署开展,由省金融办牵头监管,定位于建立全省未上市公司股份合理流动、资源有效配置的地方资本市场平台。试点以浙交所为中心平台,全省联网,按格式化产权交易方式运作,兼具股份流动与定向私募双重功能,为企业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是浙江具有战略价值的重大创新。随着未上市公司源源不断进场,必将大大促进企业优化资本配置,推进行业资本合理整合,提升产业集聚区整体竞争力,培育更多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同时还为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提供投资机会和退出通道。这盘棋活了,浙江区域性资本要素市场就全盘皆活。
“如果说企业上市是进大学,这项试点就是上初、高中班。让企业先进中学后上大学,这样,大学的质量才会高。因此,两者具有互动互补关系”。颜春友透露说,“第一批进平台的两家挂牌公司,现已进入准备上市程序。”
这项试点自去年初启动以来,规范运行,稳健推进。为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浙交所免收公司进场挂牌费用。通过与承担推荐、法律、审计服务的机构协商,中介收费一般不超过5万元。而目前公司在国内上IPO,则需花费数千万元。
颜春友坦言,目前试点平台上挂牌的家数正在不断增加,但远未满足市场需求。“全省未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年需求量不下数百亿元,充分运用好发挥好这一平台功能,有赖于各级决策层进一步形成共识,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到位,各方密切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