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f0002版:钱江大潮·弄潮

弄潮资本 浙江敢为人先

  记者 陈樱之

  创业创新、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机会一直是浙江人骨子里的一种特质。浙江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就是因为浙江人没有放过每一个机会,在证券市场发展的每个节点,浙江人都翻出了自己的绚丽浪花。

  据省金融办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省新增24家上市公司,IPO(首次公开募集资金)融资268.55亿元,14家上市公司再融资100.49亿元。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已达267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达210家,市值超过1.3万亿元。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四位。这些数字,充分反映了浙江经济的发展活力,也是浙江经济在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价值体现。通过20年的发展,浙江的上市公司数量发展与质量提升并举,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敢为人先

  搏击资本市场

  1988年,浙江率先选择了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兰溪化工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股票上市的方式融资。1990年12月19日浙江凤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国首家股票异地上市公司,也是上海“老八股”之一。作为浙江省首家国营大中型股份制企业,其股份制改革经验对于推进浙江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这一示范效应的推动下,双牛、康恩贝、大通、一新等一批规范化股份公司纷纷发行股票,由此打响了国企改革攻坚战。

  也正是早早地看到了发展资本市场对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03年省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起草了《关于加强证券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浙江板块,很快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批复并正式实施。2004年6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的若干意见》。

  全省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企业上市。2002年,绍兴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统筹发展,协调解决企业上市中的重大问题。

  2004年6月,深圳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推出时,我省企业抢占先机,在首批上市8家企业中占得3席。

  2007年8月16日,温州民营企业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温州市政府特地组织了30多家温州重点企业前往现场观摩。时值深沪两市牛气冲天。报喜鸟开盘那天,股价一跃而上45元,接近发行价的4倍,总市值由l2亿元暴涨到43.2亿元。行情显示屏幕前的温州老板们看得目瞪口呆。示范效应之下,温州企业开始把上市培训当作当前头等大事。

  活力无穷

  国内外资本市场青睐有加

  一方面,浙江企业对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国内外资本市场对浙江企业也是青睐有加。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市场大省、对外投资大省,经济基础好,企业有活力。中国证监会的有关领导丝毫不避讳对浙江企业的看重,浙江企业市场意识强,产业基础好,诚信度高。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境外的证券市场频频到浙江考察,有意吸引浙江的企业上市。昱辉阳光能源成为在英国伦敦交易所AIM市场上市的首家浙江企业,稽山控股成为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浙江民企,天外天伞业成为澳大利亚证交所上市中国公司第一股……截至2010年,全省共有57家企业在境外首发上市,累计募集资金合计人民币473亿元,上市足迹分布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美国、欧洲和澳洲等全球主要证券市场。

  一大批浙企借助资本市场融资与资源配置的功能创新创业,不仅成功导入了现代企业制度,而且已从单纯的产品经营转入到资本经营,从区域性企业开始迈向国际化企业。上市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在企业上市后,众多企业纷纷把上市募集的资金,投向了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等领域,不仅提升了本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给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注入了新的资金“血液”。像海正药业上市后,年均研发投入占其年销售额的8%以上,远远超过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平均投入水平。又如伟星股份上市后,使产业结构由原来传统且单一的以“树脂钮扣”为主调整为树脂钮扣、拉链、金属制品、水晶钻、注塑“五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局面,使公司产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贴近市场的实际需要,企业步入了持续稳健发展的“快车道”,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2009年国家正式推出创业板,作为主板市场的补充,创业板为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新兴公司提供了融资、成长的空间。为了抓住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推出创业板的有利时机,我省从政府到企业积极行动,期望通过推动一批创新型企业上市来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2009年创业板正式推出,首批挂牌上市企业中,浙江民企占据3席,列全国第2位。

  勇于创新

  “大金融”战略图初现雏形

  200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更名为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称金融办),级别也从原先的副厅级升格为正厅级。

  而这背后,承载着浙江省长期以来的金融强省梦想。

  升格金融办就是浙江尽快实现金融强省的动作之一。当年10月底,经过近两年时间破产重整的金信信托股权清退进入收尾,意味着一家全新的国资系统下的信托公司出现在浙江。

  2010年1月,浙江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在浙江产权交易所交易大厅正式启动。这一被业界称为浙江“三板”的市场,成为不少投资者的新选择。浙江百诚集团和浙江联强数控机床两家企业成为首批进场的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企业。这为浙江大批还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打开了融资的平台。

  2010年2月,浙江省获得国务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明确提出将发展服务业和提升制造业水平紧密结合,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浙江省金融业全面提速的大幕由此开启。地方金融的发展虽带动了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崛起,但其前行的脚步却依然跟不上民间投资不断扩充的节奏。

  2010年11月,浙商系总部金融机构的最后一块“拼图”——浙商基金宣告成立。作为首家总部设在浙江的公募基金公司,浙商基金的落户标志着“浙商系”金融总部机构由此实现“大团圆”。

  银行业的“浙银品牌”、证券业的“浙江板块”、保险业的“浙江亮点”、地方金融的“浙商系列”……一幅“大金融”战略图已初步勾勒完成。

  “‘十二五’期间,浙江金融业发展将以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为核心,以强化金融业的投融资服务和财富管理能力为中心,重点在发展直接融资、增强地方金融实力、金融资源集聚、民间资本有效转化等方面实现突破。”省金融办主任丁敏哲透露。

  浙江,金融强省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浙江日报 钱江大潮·弄潮 f0002 弄潮资本 浙江敢为人先 2011-09-29 2147580 2 2011年09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