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视野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们维护群众利益,目前应该重点关切的不是富裕阶层,而是中低收入的劳动阶层。因为站在多数群众的立场而不是少数人的立场说话办事,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利益,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的关键。

  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与党和政府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利益的实现程度。现在有些群众之所以产生意见和不满,根本原因在于其利益没有得到很好保障甚至受到侵害。我们要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有效化解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并呈上升趋势的劳资、贫富和干群矛盾,关键是要把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突出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是人民利益的具体体现,改善服务民生,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目的所在。离开了民生,为人民谋利益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维护群众利益,一定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关注民生,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天职。我们一定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把改善民生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作为检验改革发展稳定是否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准,牢记为民谋利就是政绩,人民群众满意高兴就是最大的政绩。因此,在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维护稳定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多数群众的利益出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作决策的基本依据,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不干,多做惠民生的好事实事,绝不干劳民伤财、违背群众意愿的事情。对一些从长远看符合群众根本利益而群众一时想不通、不理解的决策,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好事做好。

  着力提高劳动群众的收入。劳动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力量,在改革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收入分配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劳动贡献与收入很不相称,由于生活的艰辛和压力,部分劳动群众已经产生了不满和意见。显然,我们维护群众利益,目前应该重点关切的不是富裕阶层,而是中低收入的劳动阶层。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因为站在多数群众的立场而不是少数人的立场说话办事,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利益,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的关键。因此,要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如通过强化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主体地位,健全劳动报酬正常的增长机制,创设大幅度提高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切实维护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使他们的收入有普遍较快的增长。

  要抓住民生工程的重点。民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抓住重点,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要努力满足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如教育,这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地区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教育差距,破除优质教育资源由少数人垄断的局面,让弱势群众也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公平共享,防止贫困代代相传。又如就业,这是民生之本,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和法律手段,通过开发新的就业岗位、支持自主创业,加大职业培训、强化就业服务,协调劳资关系、加强劳动保护等举措,拓展就业渠道,增强就业本领,改善就业条件,积极推进就业工程。再如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落实和完善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各类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守住基本生存的底线,等等。当前,对下岗失业工人、城镇低保人口、失地农民、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要进行重点帮扶,使他们尽早走出困境,过上好日子。

  统筹兼顾,尽力满足群众利益需求

  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统筹考虑,全面关注。

  经济需求和政治需求并重。经济富裕和政治民主,是人在现代社会的两大基本需求,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必然追求这两大需求的满足。如果认为生活富裕了就可以不要政治上的民主和自由,或者只要有政治上的民主和自由,就可以承受经济贫困的重担,那都是幻想,因为富裕的奴隶和贫困的主人都是令人痛苦的。因此,我们不仅要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需求,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还要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需求,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各项权力,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妥善处理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群众利益的内涵十分丰富,有根本利益与现实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等,这些利益既矛盾又统一,都是人民群众需要的。但是,不同利益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相互否定,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如在目前的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和城市管理中,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正确把握群众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顾此失彼,粗暴蛮干,导致群众不满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教训相当深刻。因此在改革发展中,对群众的不同利益要科学分析,统筹兼顾,妥善处理。

  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看我们党,不仅看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而且看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是否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群众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感受是最深的,所以一定要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如合理的劳动报酬、征地拆迁补偿、救灾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作为关注重点。当前特别要把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实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心和温暖。

  惩防并举,着力解决群众身边腐败现象

  群众往往对发生在身边的违纪违法现象最敏感,也最容易引起不满。自古以来,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一个腐败案件可以让我们联系群众的许多努力付之东流。现在,消极腐败现象仍处在易发多发阶段,反腐倡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如侵占各种惠民补贴、土地补偿、扶贫救灾、移民安置等专项资金以及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侵吞集体收益的案件,违规征地拆迁、严重侵害群众人身权利的案件,官黑勾结、横行霸道、欺压群众的案件,干扰、破坏甚至操纵基层选举的案件,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案件等等,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必须痛下决心,花大力气解决。

  反腐败斗争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跨越的一大关口。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反腐败问题上,人民的期待是有限度的,如果不能在历史许可的时间内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根本性胜利,腐败继续滋生蔓延,那就会失信于民,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在反腐败这场生死抉择中,一定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既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更要有空前的紧迫感,不断以新的成效取信于民。

  【作者为中央纪委监察部杭州培训中心教育长】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08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2011-09-05 浙江日报2011-09-0500007;2050646 2 2011年09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