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江南录

创新,拓展青瓷新领域

在夏侯文的工作室里,有一间专门的作品陈列室,几十年的作品在这里一一而列。面对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聆听大师把其中每件作品从构思到创作,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娓娓道来,就仿佛是开启了一段时光之旅,青瓷发展之路的漫长画卷就在这里悠长展开。

  当然,不仅是这些。

  如果你有心,你就一定能看到蕴含在每一件作品里的创新理念。它无形,却一以贯之。

  “只有创新,才是艺术最好的推动力,没有创新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说起自己在青瓷技艺、装饰上的创新,夏侯文如数家珍。

  “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说的就是龙泉青瓷的釉色美。

  釉色是青瓷艺术形式美的极重要因素。釉色之中包含着窑匠们对大自然独到的感悟。这融合着山水之色、大自然灵魂之色的青绿,一旦沾染附着于瓷器,会立刻提升青瓷的品味。

  众色之中,尤以“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的粉青色釉和碧绿的梅子青釉最为突出。

  在恢复龙泉窑的努力中,这两大釉色配方一经破解,夏侯文立刻在扁肚瓶上做出了粉青和梅子青相融共辉的尝试。

  扁肚瓶呈飞碟状,中间一道腰线把瓶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选用粉青釉,下部选用梅子青釉,两种釉色合二为一,效果很是理想。”自此,夏侯文踏上了青瓷的创新之旅。

  龙泉窑自古就有哥窑和弟窑两大系统。弟窑以素胎朱底见长,釉面无纹片。哥窑则“紫口铁足”,釉面裂纹,因胎体与釉面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而形成“残缺美”,美中不足在于纹片是大小不规则的大小裂纹, 分不清纹样和图案。

  能否注入人为努力,用“哥”、“弟”结合,通过绘画手段,采用不同矿物质作色料,使它们在高温下产生窑变,从而更具艺术吸引力?

  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实验,夏侯文终于找到了一种既适合哥窑胎薄质坚、釉层饱满,又适合弟窑釉色明澈温润、青翠如玉的中间层胎料和釉料,攻克了工艺上不调和的难关。“原来的瓷人都抱着‘哥’、‘弟’不能结合的旧观念,我的这个哥窑弟窑相结合的新瓷种,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想法。”说起当年试验的成功,夏侯文难掩喜悦。在国内陶瓷界,这被公认为是属于他的创举。

  龙泉瓷的最大特点在于釉水的与众不同,也以相得益彰的装饰手法赢得赞美。但作为最主要装饰方法之一的刻花,却因多为短线刻划花纹,而无法表现较强的流畅感和生动性。

  曾经的彩绘本行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夏侯文以自己的绘画基本功,注重用长线条来设计、描绘图案,其线条柔和舒展、刚劲有力,具有饱满的立体感。

  路边的木槿、栀子,院落垂挂的紫藤 ,秋空的芦雁,水边的芦苇,目之所接的江南自然景色,都被一一定格在了器皿上:“做出来了,大家都觉得美。可这些东西都并不稀奇。灵感都来自于生活中微小的启发,做艺术,就一定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釉下彩、运用在粉青釉上的点彩、釉上彩,则是夏侯文引进使用的景德镇窑口的装饰工艺。这些非龙泉传统装饰手法的成功运用,扩展了青瓷装饰的表现力,是夏侯文宽广的文化视野的巨大贡献。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江南录 00020 创新,拓展青瓷新领域 2011-07-15 浙江日报2011-07-1500014 2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