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江南录

传承,
青瓷之花永不凋零

传承,

青瓷之花永不凋零

  在夏侯文的工作台案头,除了瓷胚和各种刀具,最多的就是书。美学的,史学的,甚至是现代工艺学,涉猎广泛,博采各家之众长。

  在夏侯文眼里,一件青瓷作品的烧制过程有很多讲究,造型、款式、颜色各有侧重,是集中国人智慧之大成,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

  其实,通过艺术之美将青瓷带入日用瓷市场批量生产也好,不断推陈出新开创青瓷创作新工艺新手法也罢,夏侯文做的是同一件事——把青瓷之美传承下去。

  “大学毕业来到龙泉的时候,青瓷面临的是技艺失传的困境。”夏侯文回忆说,比他早来两年的同志,是凭着几只木桶、一台石磨、两条缺胳臂断腿的木凳和一盏油灯,就开始了恢复龙泉青瓷的工作。他们那一代人的信念,就是要把濒临失传的技艺拯救回来,让龙泉窑火得以千载而不衰不灭,久远恒常。

  现如今,顶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光环,如何将被收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泉青瓷继续更好传承,成了夏侯文的头等大事。

  对年逾古稀的夏侯文来说,传承,是父子家人代代相继的延续。夏侯文的工作室里,儿子夏侯辉正在认真地拉胚、修胚。退休后,夏侯文相继创办了“夏侯文青瓷厂”、“夏侯文龙泉窑研究”。儿子儿媳都是徒弟,亦父亦师,教学相长。他们合作的《红色诱惑》、《双鱼洗》等珍品,被青瓷爱好者奉为珍宝。

  传承,也是课堂瓷窑手把手的传授帮带。龙泉职高青瓷工艺专业的所有学生都喊夏侯文作师傅。从设计到制作,从修胚到上釉,从素烧到烧成,只要有空,夏侯文都会去学校手把手指导。“和年轻人在一起,我用经验来点拨他们,他们则是用青春活力来感染我。”

  传承,更是那一张张弥足珍贵的设计图纸。“科班出身的人,可能会有些‘纸上谈兵’的迂腐,但能通过图纸把自己的创作留下来,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夏侯文的工作室里,整整齐齐存放着各个创作时期的图纸,“通过它们,但凡有一些青瓷烧制常识的人都可以尝试创作、乃至创新。”

  设计、制造工艺的公开,会不会给自己的创作带来负面影响?

  夏侯文丝毫不担心:“艺术,我们追求的是经典化的东西,一味模仿守旧是没有出路的。”

  在夏侯文看来,经典是积淀下来的、被历史和时间认可的作品,经典化不只是品味历史,更包容当今和未来的创造,它的核心是创造,实质内涵是智慧。“仿古那都是别人的想法,别人的创意,说得不好听了就是抄袭,你自己在哪儿呢?”

  面对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器皿,他都会认真审视,在他们的作品创意中获得某些启示的同时,汲取创作经验,总结设计规律,糅合于现代创作理念之中,加以改进或提高。他希望当后人面对他的作品,也能有这样的感悟和收获。

  我自为我,自有我在,此乃大家之风。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江南录 00020 传承,
青瓷之花永不凋零
2011-07-15 2042106 2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