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江南录

“壶”在保护

与邻居宜兴相比,长兴紫砂在人才、工艺和影响上,确实逊色不少,这种事实和现象今后可能还会延续下去。但长兴紫砂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也有自身的优势。许多长兴紫砂业界人士认为,只要措施得力,保护得法,在同一紫砂文化圈内,长兴紫砂是有可能大放异彩的。

  这种优势首先是资源,长兴有丰富的紫砂矿藏,主要分布在小浦、槐坎等多个乡镇,吸引了不少宜兴紫砂业者越界至长兴购买,现在长兴一吨好的紫砂泥在宜兴最高可卖到8万元。如此好的收益当然使得不少长兴人趋之若鹜,然而资源再好、再多毕竟是不可再生的,它总有枯竭的时候。对此,一些长兴紫砂业者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规划和保护,当然这种保护不是封闭的,而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其次是人才,长兴紫砂业者现有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6名,其中年已古稀的蒋淦勤先生还是国家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的获得者,作为浙江紫砂工艺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代表,蒋淦勤先生的声名已为国内紫砂业者、收藏者和爱好者所熟稔。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宜兴一代紫砂大师蒋蓉最小的弟弟蒋淦勤和他的两个哥哥蒋淦方、蒋淦春先后移居长兴,创办长兴紫砂工艺研究所,几十年殚心竭力,培养了长兴大批紫砂人才,带动了长兴紫砂业的勃兴。可以这么说,紫砂世家蒋氏的传承人已在长兴生根、开花、结果。在长兴一座僻静的院落里,记者见到了蒋淦勤的侄子蒋兴宜。作为蒋氏紫砂世家的第四代传承人,蒋兴宜已用自己的名字将长兴和宜兴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已届天命之年的蒋兴宜自小在姑妈蒋蓉、父亲蒋淦方和两个叔父蒋淦春和蒋淦勤的指点、传授和熏陶下,而今已卓然有成。蒋兴宜于2006年获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有的作品除了在全国和各专业性的评比中获奖外,还在紫砂壶拍卖专场中被藏家拍走。当记者问起是继续留在长兴呢,还是会往宜兴发展?蒋兴宜憨厚地笑了笑,“这个想法还是有的,毕竟就目前的现实来说,去宜兴发展可能机会更多。”不过,在长兴生活了这么多年,有这么多同道好友,不是说走就好走了。陪记者一同前往的一位长兴紫砂业者认为,只要长兴紫砂业者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政府有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和保护,蒋氏紫砂是可以和长兴其他几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董建民、吴伟华、傅一平、钱樟法一起,成为长兴紫砂的“金字招牌”的。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江南录 00019 “壶”在保护 2011-07-15 浙江日报2011-07-1500011 2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