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四)

一个随时安放心灵的所在,不是我们发起并组织一次“小候鸟夏令营”所能解决的。目前,关注“小候鸟”的力量,还主要来自于民间组织,相比“小候鸟”的需要来说,这些力量还远远不够。就像这次长达半个月的“小候鸟夏令营”做出的努力,也仅仅是杯水车薪。

  不妨设想:开设更多类似的夏令营活动,让更多的志愿者、义工带着孩子们在城市里到处走走看看;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公园等公共文化资源也向孩子们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参观游览,以消除孩子心中的城乡隔阂;让城里的孩子和他们结对子,开展交流活动,用同龄人的力量,温暖“小候鸟”们寂寞的心灵……

  让我们一起看看国外的“社区教育”,这里的“社区”概念同样覆盖到乡村,也有国家称之为“社会教育”。在北欧各国,如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国都有品目繁多的社区教育形式,无论城乡的孩子都能一视同仁地享受。

  国外社区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有北欧的民众学校和学习小组、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等等。美国社区学院面对的是社区各界立体式的教育需求,迁徙人员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在其中得到特别的重视。“公民馆”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社区教育综合设施,公民馆开展的事业主要有以青少年为对象的文化补习,开设各种内容的定期讲座、讨论会、讲习会、讲演会、实习会、展览会等。只要你是公民,你就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凡此种种,都迫切需要我们建立起一个呵护“小候鸟”的长效机制,让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不仅限于一时一地,而是遍地开花,长久永恒。

  可喜的是,我们的社会已经有了一些行动。希望下一个假期,忽彦靖又一次背着行囊来到杭州的时候,她能够发现,自己不再只是一只生活在这个城市最边缘的“小候鸟”了。她会穿着她鹅黄色的花朵连衣裙,绽放在7月,绽放在最美的夏天。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四) 2011-07-15 浙江日报2011-07-1500013 2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