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听他们这么说……

刘贯鹏(“小候鸟”、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程村小学五年级男生)

  中国丝绸博物馆里有蚕丝、蚕吃的桑叶、蚕的茧和缎、还有6000年前的蚕蛹化石。蚕桑听说是十位绣娘赶工做出来的刺绣。蚕的茧很白,就在大厅中间,阿姨说蚕茧要蜕好几次皮。博物馆里还有一台织布机,我看了才知道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的布是怎么织出来的。在“小候鸟夏令营”里我收获很多,看到了很多以前没看到过的东西,也知道了丝绸文化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殷瑞宇(“小候鸟”、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华侨双语学校六年级女生)

  刚到中国丝绸博物馆大门,我就看到一个超大的蚕茧模型,讲解员和我们说有很多外国人来这里参观,他们还以为现实生活中蚕茧就那么大,听后我们哈哈大笑。讲解员和我们说这里存在着丝,让我们去寻找,于是大家都东张西望,突然我抬头一看房顶的吊灯,立刻举手说在上面,那个吊灯。讲解员说:“是,这个像是吊灯形状的东西是由两千多个蚕茧组成的。”说到这里,同学们发出各种各样的惊叹。

  孙建月(志愿者、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

  带着“小候鸟”参加夏令营活动,很有意义。在中国丝绸博物馆里,我们不仅知晓了中国丝绸的种类、发展史、丝绸的制作过程,同时我们还亲自实践扎染丝绸。更重要的是,“小候鸟”都很开心,我们的付出就有价值!

  徐瑶萍(志愿者、浙江树人大学大学生)

  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理念,我成为了“小候鸟”的保护人,这也是我第一次以一位老师的身份来参加“小候鸟夏令营”这样的活动,我很开心能帮助这些孩子。第一次见到这些孩子我就感到很亲切,特别是他们叫我“老师”的时候,我十分开心,这更加使我想接近他们,想把我的知识教给他们,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陪伴他们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小候鸟”们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学到了知识,而我们也从中得到了成长,拓展了视野。

  李红梅(“小候鸟”的家长,老家浙江衢州)

  我和丈夫都在杭州打工,一干就是6年,这几天儿子去了丝绸博物馆和南宋官窑博物馆参观,回来后就不停地告诉我博物馆里的各种“宝贝”,儿子说,在博物馆里看到了书上讲的有关丝绸的故事,比书上讲的更生动、更容易。我们出门打工,很少有时间陪儿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接下来争取每年暑假都能带儿子去一些博物馆、科技馆走走看看。

  钱晓琴(“小候鸟”的家长,老家安徽黄山)

  “小候鸟夏令营”一结束,女儿就跟我“叽叽喳喳”地讲她去南宋官窑博物馆体验做软陶的经过,并把她制作的软陶作品向我介绍了一番,看得出她很开心。作为母亲,能看到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我觉得是最大的幸福。虽然,平时都在杭州打工,但每天都很想女儿,总希望假期快点到来,可以把女儿接到身边照顾,也能多抽点时间带她去公园、图书馆走走,希望能让她跟城里的小朋友一样,看到、听到、学到很多老家没有的东西,多长点儿见识。

  郑雅萍(浙江工业大学容大后勤集团总经理)

  光是我们这里就汇聚了全国10多个省市的1000多位外来员工,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子女身边是他们最大的顾虑,我们已经连续5年把这些“小候鸟”接到杭州父母的身边,让他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现在能参与“小候鸟夏令营”,让孩子们接触到科普知识,那更有意义,他们父母在杭工作也更安心了。

  周慧(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感谢“小候鸟夏令营”,能让“天眼系列”丛书送到“小候鸟”们的手中。孩子们的开心,一直是我们的追求。这次能借“小候鸟夏令营”的契机,让我们能够为这些农村孩子做点奉献,我们乐意之至。希望“小候鸟”在跟父母团聚的同时有《天眼》的陪伴,希望他们将城市作为自己永远的家,充满欢乐、健康成长!

  李明华(浙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能参与到“小候鸟夏令营”中很高兴,“小候鸟”平时大多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动漫类图书接触得相对比较少,我们这次给他们带来了图文并茂的《天眼》,希望能给他们的暑期生活带来一丝“清凉”。

  李颖(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讲解员)

  这是一批特殊的客人——“小候鸟”。这些孩子们从四面八方奔向父母打工的城市,开始自己的暑假生活。我怀着一颗奉献关爱的心为孩子们讲解了陶瓷的基本知识。“小候鸟”们参观的时候慢步轻声,井然有序,眼神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无限渴望。能让“小候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我真的很满足很开心,希望以后能给更多的“小候鸟”服务,让他们和城市里的小朋友一起,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余楠楠(中国丝绸博物馆讲解员)

  这些“小候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求知欲非常强。对一件物品、一项技艺可以问出很多个为什么,这点比有些城里的孩子都强。他们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过程一直保持极大兴趣,这让我们很欣慰。也希望他们在杭州的这段日子玩得开心,学到更多。

  吴宛谕(《百馆游》作者、杭州小讲解员)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从五湖四海“飞”来杭州,作为杭州的小市民,我很高兴能利用这次重游丝博的机会给他们做小导游。我们还一起去扎染厅动手做了丝绸扎染。我手把手地帮一位8岁的周佳小朋友一起做。交谈中,我得知周佳的老家在徐州,平时她和爷爷住,妈妈在河南打工,爸爸在杭州打工。他们的老家没有这么好的可供免费参观的博物馆,周佳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夏令营活动,因此她可开心了!当我俩合作的漂亮丝绸扎染作品“新鲜出炉”时,周佳满脸是灿烂的笑容。为“小候鸟”做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我很开心。愿有更多的人来一起关注“小候鸟”。   (董颖 王婷 孙江丽 赵芮 记录)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听他们这么说…… 2011-07-15 2063387 2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