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热爱的事要快乐去做

郑翰献 

  

  2011年2月12日,我叩访了欧阳中石先生,见到了我心中仰慕已久的书法泰斗。

  这天是正月初十,听说先生节前住院动了个小手术,我们是春节期间先生应见的第一拨外地客人,由朋友萧枫先生引见我们来到首都师范大学欧阳先生的书房。先生的书房不大,就是很普通的宿舍楼的一间,堆着满满的书,虽显局促却洋溢着书香。见我们进来,先生叫我们在他身边坐下。他说他以前是对着门坐的,现在只好对着窗坐了,因为先生的右眼和右耳都不灵了,我们在左边他可以听我们说。先生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是治理运河的。先生说:“京杭大运河是在中国大地上写了一个‘通’字,把南北中国用水路连起来了。”先生一句话,真让我这个治理运河的人眼睛明亮。原来先生在京杭大运河北端的北京通州工作过18年,也是运河边上人。我是后生,在运河南端,先后也已十余年,许是缘分。

  先生看我的字,我说我曾在一篇论文中引用过先生的话,先生笑笑说客气。我说我是业余的书法爱好者,因为书法能让我安静平和,先生说:“我也是不务正业者,我大学是学哲学逻辑的,因为那时中国学苏联,认为逻辑就是形式主义就没什么好搞的了。现在搞书法也是业余的,我是教书的。”先生幽默。先生认真看了我的字说:“很了不起啊!”我吓了一跳,我只是一个习书的爱好者啊。先生说:“因为你不是官腔字,也不是玩的,很认真,但还要多读古人多习名帖。要把前人的好东西拿来为自己所学所用,学书法重在学,然后才是书写。”我说我要再花几年苦功夫,先生说:“为什么要下苦功呢,为什么不下乐功呢!一件自己热爱的事要快乐去做,那才进得去。”

  先生说:“凡事都要学会打‘圆心’,一个靶上的圆心你打得准了,还有什么打不准呢。什么事都大面积地去搞是费时费力的,找到点是最重要的,你学学王羲之的草书,也许只有几行字,临好却不容易。”

  先生看了我的草书说:“你这个不是草书啊!”我听得一阵冷汗直冒,我以为自已走了什么歪路了。稍顷,先生笑笑说:“因为你的字我都认得,现在一些人写草书就是写得让人不认识就以为是草书了,是艺术了。”先生说:“现在是什么事能把人搞晕就成了艺术了成了学问了。哲学是什么,于光远说哲学是让人聪明的学问,可有人却把哲学弄成把人搞糊涂的学问。说书法是艺术,没错,可为什么不说是学术呢!”想到先生从事书法教学几十年,创办全国高校的第一个书法专业,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都亲手带,可见先生是把书法当成一门学问在做的。

  先生问我的草书学哪家的,我说先学王铎,现在主要学于右任的。他说于右任是近现代承前启后的人,“你们绍兴秋瑾纪念碑碑文就是于右任书写的。”我知道于右任的《秋先烈纪念碑记》是用魏碑写的,于右任最出名的其实是魏碑,先生是否是让我再从于右任的魏碑入手呢!我心里这样想。先生看了我的几幅习作后又说:“你的作品前半部分很放松,后半部分紧了,对作品的布局一开始就要有全局观,疏密得当,有空灵感。”“落款钤印也要既清晰又谦虚,不要张扬。”先生一句句教诲,我心头一阵阵温暖!

  先生真诚,谆谆奖掖后学,我当铭记。本来引见人说先生特忙,身体又欠佳,求见不超过十分钟的。可先生指点着我,电话来了也没接,说“我们谈我们的!”对我这个素昧平生的外来求教者真是以心施教,不知不觉中已过了近一个小时,让我内心惴惴,就准备告辞了。先生问:“你在北京呆几天,方便还可以再来。”我说明天就要回杭州的,是特地来叩拜先生的。先生说:“我留电话给你,你可以随时找我。”我们想与先生留影,先生说那我得换件衣服,小褂子不礼貌,于是先生去找了件中式衣服与我们合影。

  第二天我要离开北京了,先生又托萧先生送来他的亲笔书法“明高必学,自是无成!”并题“望与翰献同道共勉!”先生如此嘉勉,真是言语无以表达的!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2 热爱的事要快乐去做 2011-07-15 2015633 2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