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民工子女探亲来
——来自杭城各大车站的即时调查

民工子女探亲来

——来自杭城各大车站的即时调查

本报杭州7月6日讯

实习生 王幼君 记者 陈洪标 

  千里省亲,对于飞往异乡与父母团聚的外来工子女来说,并非一次轻松的旅行。暑假,迎接他们的也不全是多彩的假期生活,因为生活圈子狭小,很多孩子的假期只能在工地上度过,或者是在出租房内”关禁闭”。今天,记者来到杭城各大车站,聆听刚踏上异乡土地的小候鸟的心声。

  欢迎小候鸟,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9时:杭州汽车南站

  炎热而喧闹,离车站出口处不远,有不少快餐店,其中一家店里,有一家四口正吃饭,他们是坐了4个小时车,刚从磐安过来的。

  12岁的女孩胡含宁上小学四年级,她啃着鸡腿含糊地说:“晕车,头还疼。”6岁的弟弟坐在爸爸身边,一声不吭。胡含宁说,父亲在杭州一家建筑工地上干活,姐弟俩由在家的妈妈带着。对来杭州,她谈不上高兴,特别是去年来杭州过暑假很没意思。这次暑假,她没敢奢望什么。

  胡含宁父亲告诉记者,今年女儿期末考试考得不错,和往年一样又获得“学习积极分子”奖状,他准备让孩子在这待二十几天,让老婆陪着出去多走走。工地上的休息室里有电脑,是给工人们办夜校用的,白天的时候他找项目经理说说,让女儿玩玩。站在边上的胡含宁听到了老爸的安排,马上激动起来了,利索地从父亲手中夺过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一只锅。这位40多岁的中年男人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让他们从家里拿来的,平时自己一个人在工地上吃盒饭,现在一家人在一起,要烧饭吃了。”

11时:九堡客运中心

  旅客出口处,站着茫然的一家三口,他们正在寻找公交车。

  12岁的罗峰从出生起就随着在外打工的父母辗转在沿海各大城市,三个月时就被带去了广东,后来又去了上海,今年才回云南文山的老家。

  这次,罗峰来到杭州妈妈身边,却高兴不起来。问及原因,孩子脸上很悲伤:“爸爸的手在工作时受伤了,打了针也没好,爸爸不能在外面打工了。”罗峰的父亲在外打工已经十多年了,三年前做了油漆工后,右手一用喷枪就疼,每次治好了不久又复发。过几天,父亲就要离开他们回老家云南了,之后就又是长久的分别,罗峰舍不得父亲。

  罗峰一笑就露出一颗小龅牙:“这个暑假,我最大的愿望是爸爸的手能早点好起来,还可以来杭州打工,一家人团聚。”罗峰了解父母工作辛苦:“他们每天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我好好学习,找到好工作,长大以后要报答他们,给他们盖几间房子。”罗峰的父亲说:“我们都是打工的,没多少钱,回去还要看病,这次不带他玩了。等我手看好了,明年的暑假再好好带他玩。”

13时:杭州汽车西站

  在汽车西站外的公交站台旁,尖脸小男孩和拿着蒲扇的女孩,两人跟在一位老大爷身边,一位壮实的大叔在前头带路,小女孩不时跑过去给他打扇。

  上了502路公交车,四个人靠窗坐了下来。男孩叫李龙,重庆人,初中刚毕业,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杭州了,他爸妈和来接他们的叔叔都在杭州一家服装厂工作。每年暑假他都会来杭州,今年还带了妹妹和爷爷一块来,爷爷身体不好,这次暑假和他们一起来杭州,是想趁机看看病。李龙说,妹妹读书可好了,现在是小学四年级,在班里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说话间,妹妹李艳眼神怯怯地看了哥哥两眼。李龙说自己曾经去过两次西湖和吴山广场。

  李龙现在的愿望是父母能经常回家,对于这个暑假他期望不大,因为爸妈已经给他安排了任务,就是照看妹妹,还有来看病的爷爷。

16时:杭州城站火车站

  人群熙攘,站台出口,不少大人肩扛行李手牵着孩童在人群中一晃而过,行色匆匆。

  在车站的角落,来自江西抚州的一个单眼皮女孩坐在墙角等着排队买票的姐姐。她告诉记者自己叫宁萍萍,“萍,浮萍的萍”。

  宁萍萍还在上初一,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和姐姐坐了8个多小时的车,脸色苍白,透出长途旅行后的疲惫。见到陌生人靠近,宁萍萍下意识地抱紧放在胸前的背包上。宁萍萍的父母还在老家,而大姐在宁波工作,思念大姐的宁萍萍趁着暑假坐车来探望,也是大姐的意思。她们在杭州下火车,又将踏上去宁波的动车。

  大姐说,暑假要带她出来玩,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而宁萍萍的愿望是:“跟着在商场卖空调的大姐学招徕生意,把自己的胆子练得大一点,嘴巴练甜一点。”宁萍萍还有一个想法,老师布置的暑期作业是完成25篇日记,她想把这次旅途的经历写下来,肯定会很出色,很有个性。

19时:杭州汽车北站

  售票大厅的门已紧闭,但运送旅客的长途车还在陆续进站。

  出口处的台阶上并排坐着一位老婆婆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们在等爸爸来接他们。姐弟俩一个8岁,一个4岁,孩子的父母在杭州做服装生意,外婆带着他们从湖北黄冈来到杭州,坐了一天长途车。

  孩子的外婆说:“孩子五个月大时,他爸妈就来杭州了,之后就没再见过。孩子太想爸妈了,这次下决心让他们过来看看。”

  姐姐上小学一年级,扎着两个小辫子,声音轻细,腼腆可爱。听记者问她名字,她在采访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和弟弟的名字:李含之,李鑫文。

  姐弟俩暑假最大的愿望,是见到爸妈。过不多久,孩子的爸爸骑着电瓶车来了,姐弟俩一前一后默契地上了车。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民工子女探亲来
——来自杭城各大车站的即时调查
2011-07-07 2053619 2 2011年07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