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创富

流动的真相

吴妙丽            

 

  钱流来流去,就像夏天的热浪。追踪钱流,往往可以发现真相。

  近期,“钱荒”话题热得很。随着货币政策不断加大紧缩力度,“钱荒”从银行体系内萌生,大小银行“无钱可贷”,无论是在长三角还是珠三角,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直呼融资困难。

  而这仅仅是表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海内外上市获得巨额资金、出手阔绰;民间资金高息放贷、借贷利率节节攀高;金银价格大起大落、游资投机花样迭出,寻找出口的资金在中国市场中左右突围。

  “钱荒”下景象万千,有一些引人警惕。

  其一就是庞大食利层的滋生。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不久前完成的一次民间借贷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89%的家庭(或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这种借贷,往往会以“击鼓传花”形式流转。比如,A以1分月息把钱借给B;B又以1.5~2分月息借给C;C再把钱以2.5~3分的月息,借给某民间高利借贷机构,然后,民间高利借贷机构又以更高利率借给D。这其中,人人都是“食利者”。温州人多好投资,以致信贷资金很难界定其用途。账面上看,贷款去向一点没问题,而实际却被用来放高利贷。

  这种钱生钱的游戏玩到极致,谁还会安心搞实业?而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其二,不可不注意到一股私募股权基金募资的热潮。少则几倍多则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低迷的股市和楼市以及不堪银行负利率的VIP客户所拥有的大额资金。为了实现给这些投资者的高额回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很多都是在追求短期高回报率的风险投资,创业板市场中的套现行为很多就是私募投资机构所为。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套现显然大大挫伤投资者对创业板和整个证券市场的信心。

  与“钱荒”相映成趣的是关键时点上的资金“一日游”。

  6月30日,是银行业集半年末、季末和月末“三点一线”的考核时点,这段时间各家银行不惜血本到市场“抢存款”的鏖战到了最高潮,有银行当天对新储户抛出3%甚至5%的日利息。与此同时,以锁定6月30日前后资金为目的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也开始热卖。

  季度末、半年末的资金大搬家由来已久,有专家分析,这种资金的“一日游”,对银行来说无疑是赔本买卖,根子还在于考核体制。

  从各类媒体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梳理出这完全是一种中国式不对称的“钱荒”,其折射出的是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匹配。而这种失衡与错配,在对未来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忧虑下被成倍放大。如何改变产业资本、民间金融资本、热钱之间激烈角逐的现状,我们只有期盼有关方面能够拿出更有效的政策组合拳。


浙江日报 经济·创富 00010 流动的真相 2011-07-04 2049423 2 2011年07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