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温泉名城 构建东方养生胜地
山城武义从容迈向发达
武义,人们都知道其以温泉旅游和中国有机茶而闻名,却鲜有人知武义还是中国革命的老根据地。
1926年8月,中共武义县第一个党支部宣告成立。
武义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与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武义县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和红军武装斗争的持久开展,奠定了基础。
1930年,武义县境内红军已达5000余人。在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了革命斗争,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和地主豪绅的封建势力。1930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斗争:“武义农民游击队自本年2月创建以来,跟着目前全国革命浪潮之日益扩大,同时其游击斗争,亦日益发展……现在该县正在武装农民包围之中。”
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一、二、三纵队数百人,在师长粟裕率领下,进入浙西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武义地方党组织,有力地支持了粟裕率领的中央红军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88年5月13日,省政府批准武义县为革命老根据地。这是武义人民永远的骄傲,也是武义历史光辉的一页。
如今,革命老区已是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旅游休闲产品出口基地、中国文教用品生产基地和中国电动工具制造业基地,是浙江省6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中国温泉养生生态产业示范区、全国生态养生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最佳休闲旅游胜地、浙江省最佳避暑胜地,是省生态建设先进县、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县城、省园林城市、省旅游经济强县。
近些年,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在准确把握县情和周边发展环境的基础上,逐步理清了发展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温泉名城,构建东方养生胜地”总体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科技兴县”战略,大力弘扬“诚信尚义、包容开放、创新奋进”的武义精神,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开放创新为动力,全面融入浙中城市群,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两轮驱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协同互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武义经济社会的新一轮持续、协调、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在欠发达县(市)中率先进入全省中等发达县(市)行列。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武义建设成为产业发达、文化浓郁、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旅居两宜的“中国温泉名城、东方养生胜地”。
工业:稳健迈向优质高效
近些年,武义县以“抓调整、促转型”为主线,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努力开拓大市场、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平台,在转型升级中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该县狠抓工业投入,着力夯实发展后劲。创新招商体制,重点瞄准“大、好、高”企业,特别是央企、国企和区域性、行业性龙头骨干企业,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大项目、好项目。通过深入实施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未开工项目制度,采取腾笼换鸟方式,优化了发展环境,为投资武义注入了“催化剂”。
现已拥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8个工业功能区,全县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近20平方公里,进区企业13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97家,亿元以上企业82家。
借力大院名校,推进校地人才合作,是该县工业经济实现创新转型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武义先后与北京、上海、浙江等30多所大院名校联姻,有效接长企业自身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短板”,启动建设科技园,加强企业技术难题征集和项目对接,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带动力,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增长10%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年增长20%以上。同时强化政策和服务推动,设立企业创新奖、质量奖和企业家突出贡献奖,积极推动创新发展、集群发展。依托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和金华市汽摩配产业集群,制订全县产业振兴规划,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招商选资和项目推进力度,整合提升工业园区。
2010年,该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2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8.97亿元,增长37%。在2010年金华各县市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武义县工业销售产值增幅等5项居第一位,其中工业利润总额增幅106.3%,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科技:重装升级添活力
武义县借助科技的强劲驱动,实施“借智创强”战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工程技术等新产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马达”,创造的“武义速度”正迎头追赶全省中等发达县市。
一系列引进高新技术实施产业化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的实施,使武义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超常规发展。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4%。
如今,武义县已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半导体发光为主导产品的低碳经济产业,以轮船推进系统、重型机床、重矿山机械、水煤浆锅炉为主导产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飞机配件、汽车配件、摩托艇、休闲车为主导产品的运输设备制造业,以灵芝、铁皮石斛、蛋黄卵磷脂、二十八烷醇、食用菌等深加工产品为主导的生物工程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旅游:“温泉名城、养生胜地”魅力四射
近些年,武义县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确立了“打造中国温泉名城、构建东方养生胜地”的总体工作目标,以做强养生旅游和打造精致武义为重点,加快推进温泉名城建设,打响养生旅游品牌。
有效重组、整合和利用各种养生资源,积极发展温泉养生、休闲养生、风情养生等十大养生产业。整合政企旅游营销资源,成功举办中国武义温泉节暨国际养生博览会、全国汽车和摩托车越野赛等重大节会赛事活动,不断扩大武义旅游影响力。
重点打造以温泉度假区为核心的“北部温泉度假养生游”、以大红岩景区为核心的“中部丹霞探古养生游”和以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南部生态风情养生游”三大主阵地。大力宣传叶法善养生文化,深入挖掘明招文化、刘伯温文化及其他名人文化,规划并鼓励有机国药、书画、雕刻等民间博物馆建设,提升养生旅游品位,按照“打造中国温泉名城、构建东方养生胜地”的要求,以规划为引领,以主城区为主攻点,进一步完善功能,加快城市化发展。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农家乐经营点130余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经营收入6000多万元,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
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289.96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实现旅游总收入21.86亿元,同比增长30.5%。
生态:绿色屏障呵护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武义县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绿色屏障有效呵护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是该县的立县之本,是实现其它战略的基础和保障。生态理念引领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该县林业资源质量改善,覆盖率保持高位。全县森林面积达145.98万亩。森林结构渐趋合理,森林生态功能指数明显上升。生态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全县建立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45000亩,自然保护小区10个,面积31767亩,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各一个。
同时,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整治和监管力度,开展武义江流域污染整治,并将节能降耗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采取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的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
水务工作取得成效。防汛、水土保持、水库除险和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等有序推进,科学开发水利资源,小水电行业建设保持平稳发展,全县已建水电站111处169台,总装机60652千瓦。
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该县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健全“以工哺农、以城促乡、以北带南”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茶业产业进一步壮大,毛竹、食用菌、蜜梨、宣莲、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得到优化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有机国药基地和中国名茶之乡。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累计完成村庄整治348个、生态村建设324个,受益人口17万人。实施清泉工程、农村康庄工程、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程,解决和改善了340个村、17.6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实现了村村通等级公路,建成了城乡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深化“下山脱贫”工作,已有389个自然村、1.6万户、4.95万人实施了下山脱贫。
武义县以项目促投入、保增长、惠民生,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被写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深入推进“平安武义”建设,连续6年获得“省平安县”称号,全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武义县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总收入三项指标实现了翻番,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3.75亿元增加到8.87亿元,翻了一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翻番。
该县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连续5年居浙江省26个欠发达县首位。其中“每万人口专利授权指数”列全省第15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列全省第8位。“科技进步规模变化综合评价指标”列全省第8位,“科技进步水平变化综合评价指标”列全省第5位。
“十二五”目标
“十二五”时期,武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中国温泉名城,构建东方养生胜地”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在欠发达县中率先进入全省中等发达县市行列,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打造中国温泉名城 构建东方养生胜地
山城武义从容迈向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