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8版:专版

文章导航

楚门,让生命诗意栖居

相传北宋元年,浙江灵山寺的主持亲手栽了一棵樟树,如今这棵樟树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但仍然苍翠挺拔,枝繁叶茂,陪伴着这棵古樟一起走过无数沧桑岁月的,便是这座宁静的江南小镇——楚门。悠悠楚河环镇而过,三面青山静默相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小镇从此凝练出了灵秀的文化、稳健的气质、清澈的情怀。

  如今,身为浙江省首批27个小城市试点培育镇,怀揣着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楚门迈开了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铿锵步伐。然而在楚门人的心中,蓬勃的经济、富足的物质始终抹不去对生活恬美的热爱和对生命诗意的向往。于是,人们在这里创业,更在这里生活……

风从海上来

文/朱凤娟 摄影/张弘 

  楚门,曾是历史悠久的古代渔港和沿海商埠。

  楚门,曾有楚树芊绵,船城之雅称。

  楚门的泱泱水域,曾倒映过唐代李处人自日本值嘉岛造船归来的帆影。

  楚门的青山绿水间,还矗立着唐代的古刹、宋代的香樟、明代戚继光抗倭的烟墩……

  对楚门的认识,缘起对一位老作家的敬仰和钦佩。曾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著名女作家叶文玲那绰秀斑斓的纸上人生,继而被其钟灵毓秀的文学才情和清逸出尘的文学气质所深深吸引,更为其笔耕不辍、五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之姿所感动。在《驰驱不厌远》中,她说:“我的故乡玉环,是典型的青山绿水江南县城,楚门更是一个鱼米丰饶的傍海小镇。虽非诞生于文学之巢,故乡却一直是我心头的绿荫。”这个故乡让我平添几分遐想。

  终于当我踏上这块土地,虽已夏日炎炎,但海风吹在脸上,沁凉舒爽,仿若能吹起你前世今生的梦与记忆。在这里,也许她的房子建得还不够华丽,但你看不到钢筋水泥构筑的大厦丛林;也许人们的衣着没有都市里绚丽的色彩和奇异的剪裁,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美与善的微笑;也许空气里没有名都商厦飘散出的香水味道,但你能听见心里花开的声音……这一切,朴素而简单,但却明净而新鲜。

  似乎,楚门人的骨子里生来就浸透着对于自然、历史和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千百年来已缓缓融入故乡吞吐千年的文化中。在这里,一条闲淡优雅的古街穿镇而过,没有大刀阔斧的拆迁,也没有刻意为之的修建,斑驳的墙门,门上的遗迹,见证着不知不觉间变迁的生活;光滑的石板路,路边的老树,陪伴世代的楚门人走过岁月的沧桑。

  在这里,湖水如镜,映着楚门的蓝天白云;活水源头,滋养着楚门人文葱茏的大树。流逝的是时间,留下的是积淀,世世代代赶浪的骄子在这里浸润了浓浓的书香,爱国名将戴宪宗从这里启航,翻译家林任望从这里出发,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叶鹏从这里走出去……

  在这里,有从未因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而中断缕缕墨香的《曲桥》,作为楚门人文的一张名片,创刊20多年来滋养了小镇流长的文脉;在这里,叶文玲文学馆正在建设,投资800万元,占地15亩,一座集生态景观和人文相结合的园林式建筑,将收集展示叶文玲50年来精心创作的文学精品,它又将是浮躁的年代化身楚门人心灵世界的宁静所在。

  突然惊醒,也许就是这海风吧,给了楚门人豪爽的性格,给了他们征服风浪的勇气和智慧,也给了他们处变不惊的积淀。他们从惊涛中学会了稳健和内敛,在稳健和内敛里沉淀了灵秀而生动的文化。

  德国诗人海德格尔说,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对此,楚门人深有体会。在他们看来,诗意的生活秀外更要慧中。楚门人常说,人是自己土地上的园丁,自己种花,自己摘花,什么样的心灵世界将影响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而什么样的思维和理念将决定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城为人而建

  今日的楚门,是全国著名的“文旦之乡”、是“阀门王国,家具新都”、是浙江省级中心镇、首批小城市试点培育镇……楚门在时代大潮中从不退却,敢为人先是楚门人海的魄力和勇气。这片3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2.7万新老楚门人,正朝着一个共同的城市梦想扬帆启航。

  从文旦的甜美到阀门的精准、家具的雕琢,从老式木工到家具名牌,从家庭作坊到股份制企业,楚门人就是用这种激流不退的稳健与淡定,使楚门发展到今天的全国千强镇行列,排名第171位,成为中国水暖阀门、中国新古典家具精品(采购)的主要基地。

  作为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新型小城市蓝图已经缓缓展开,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激励着楚门人时时放飞美好梦想。楚门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家居产业名都”、“滨海活力名城”、“人文生态名镇”。“我们在小城市的规划上面,都是围绕这个定位展开的,而其中‘生态宜居’又是楚门最为关注的,人是生活在环境中的,我们要为‘人’建设美好的城市环境。”楚门镇党委书记杨良强说。

  所以,今日的楚门,还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文明镇先进单位”、“浙江省级生态镇、卫生镇”、“浙江十大经典江南小镇”…… 28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所呈现的绿色写意、健康情怀,就像绕镇荡漾的碧水,洋溢着新时代的阳光激情……

  古人曰:吉地不可无水。水是楚门的命脉。在楚门,如果你不是住在水边,那你也能看见水。楚门星罗棋布的河道,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快速的工业发展曾一度让楚门河水水系出现淤积的局面,为改善楚门的亲水环境,改善楚门人的居住品位,楚门镇毫不迟疑地开展了一场以“河畅、水清、岸美”为目标的综合整治。涉及生态建设、污染治理、道路疏通、城镇安全、人居休闲等各大项目,正在9.6平方公里的楚门中心区域,大张旗鼓地拉开……

  城市建设以人为核心。当越来越多的大城市被拥堵的交通所困,进退自如、闲庭信步成为城市人可望不可及的奢侈感受。但在楚门,步行被看作是幸福生活最优雅的姿态,恬静小镇在步履从容间流露写意美学。以此为概念提出的湖滨路是楚门的一条生态长廊,总面积45亩,总投入达到了5000万元,也是该镇环境改造的重点路段。沿湖景观设计强调的是湖岸和水面的对接,利用植物色相、形态、轮廓交错融合的表现方式使水体与绿地有机结合,以达到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湖滨路是楚门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缩影。楚门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优化小城市发展环境作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家园’建设,使楚门的城乡面貌得到根本的改善。”楚门镇镇长施明强说。这里将打造成一条集美食、购物、休闲绿地、开放式公园为一体的休闲街,引进一批高品质的餐饮企业和玉环当地的特色小吃,使其成为玉环的步行一条街、“美食新天地”。

  以人为核心,更要关注人们的内在需求。对楚门人来说,无论是古老的历史遗存,还是新兴的项目建设,文化都是楚门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热火朝天的工地群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一块大大的效果图,在它后面,一个耗资8000多万元,由楚门镇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合作的包括未来4D影院、卡通剧场、文化创意园区的国际动漫数码文化交流中心正在一步步接近楚门人的生活。这样的大手笔在小城市中实为罕见,这是楚门人对于精神世界矢志不渝的关怀,也是对文化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用当地一位著名文人的话来说,青山绿水给了楚门美丽外衣,文化则给楚门篆刻江南风情注入了更多的内涵。

  楚门的环境,美在“水清、绿透、文昌、城秀”;楚门之美,美在平安和谐,美在通过“平安楚门”、“和谐楚门”和“文明创建”活动,深化“以水为根、以绿为主、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营造“宜居、利居、乐居”的宜人氛围,形成适宜创业、适宜居住与实现居民素质整体提升的强大凝聚力。

  楚门,为一群人建的一座城,这座城也因这群人而更美好。

  管彩娥,现年60岁,家住南大街25号。在她担任谷坦居委会副主任期间,月收入只有100元补贴。在“母亲河”整治期间,她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1000元钱,慷慨地捐了出来,还把300多份倡议书,挨家挨户送到谷坦居民家。

  在湖滨路生态建设过程中,楚门镇开展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企”的活动,发动企业家认养百年大树。消息一经传出,各个企业纷纷报名参加,共募集到资金300多万元,并在树木上标示了树种及认养牌。他们说,多种点树,是造福后代的好事。城镇的绿化好了,生态好了,也会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

她在丛中笑

  在楚门,有一个别致的小园林,名为“月波园”,取自园中伉俪名字中各一个字。进门有小屋一幢,色彩古朴,装修素雅。园内,各种盆栽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不时在这棵树下看到一丛水仙淡雅洁净,树干上看到一个鸟巢小房精巧,或在那个水缸边看到一只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水中。抬头远望,河对岸的景观若隐若现方寸之内,尽显变化,却是无限雅致,清雅扑面。在这里,让人心生静谧,浮华全然荡去,感觉人是月光底下那支柔波里的水草。这就是平凡楚门人家的怡然性情,也是楚门人精致生活的缩影。

  绿色之于楚门,如盐份之于大海。水景绿城,绿是重中之重。绿色是小镇的根系,根繁才有叶茂;绿色是一方土地的修为,修于内,才能华于外。

  楚门人的智慧在于进退自如的圆润,他们善于接纳小城市改革试点带来的好处,也懂得如何抛弃城市化进程的弊病。当很多城市的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当往返于大街小巷的自行车被逼到街角,当人行道被临时停车挤压得狭窄扭曲,当往日洒满阳光的小院淹没在邻近高层建筑的阴影中……楚门,在一片绿荫丛中粲然微笑,因为楚门人拥有大城的梦想,但从未放弃小镇的情怀。

  都说楚门镇把古镇的每一个地方当作一幅画来画,一首诗来作,一首曲来谱。

  驱车经过湖滨路、环保路、文房路等城镇附属绿地,黄玉兰爽心悦目,香樟风陶醉怡人,一街一树一品,特色纷呈;经过环保路、昌业路等道路交节点,感觉“继木石楠次第艳,绿茵缤纷入眼来”,处处别具一格;经过有着“自然田园风格”的昌业路,带给人“两行篱笆一车景,自然情趣分秒新”的美妙感觉。 

  楚门有河就有桥,楚门有桥就有亭,楚洲桥、朝阳桥、九曲桥、文房桥、昌业桥、城东桥、环保桥,“桥纵桥横桥桥飞虹,亭东亭西亭亭玉立”,桥的千姿百态,亭的入景悦目,处处表现楚门特有的景观,折射江南经典小镇的人文风情。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更美好。如今,楚门牛角坑的静谧,丫髻山的旷达,山里湖的透亮,楚门河的舒缓,月波园的匠心,湖滨路的生机,九曲桥的精致,文房桥的风雅,无不令人如痴如迷。也许楚门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其实在默默践行间,楚门人正在诠释一个关系人类福祉的命题: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8 楚门,让生命诗意栖居 2011-06-29 浙江日报2011-06-2900008;浙江日报2011-06-2900009;浙江日报2011-06-2900011;浙江日报2011-06-2900010;浙江日报2011-06-2900013;浙江日报2011-06-2900017;浙江日报2011-06-2900018;浙江日报2011-06-2900012;浙江日报2011-06-2900015 2 2011年06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