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扶起一片新天地
——省农信联社与兰溪梅江镇帮扶结对纪实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和选择,让兰溪市梅江镇所属梅街头、岭脚、岭外、沿塘、高畈、前店六个行政村,与省农信联社结上对子。按照“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授之以渔”总体工作思路,省农信联社制订了五年帮扶脱贫计划。从2008年8月开始,省农信联社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既鼓钱袋子,更富脑袋子”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帮扶收到了实效,更让山区农民尝到了结对的甜头。
找准切口迈新步
省农信联社从自身优势出发,深入兰溪市梅江镇山区村、低收入农户家中,进行了实地调查。从许多具体事例中,发现了山区农民发展慢、致富难的症结:有的农民养猪缺乏充足的垫付资金扶持,形不成规模,从而影响了养猪的经济效益;有的农民种植大白桃、翠冠梨,因缺乏技术指导,造成了品质难以上档次;有的从事农产品贩销的农民,因缺乏经济实力,果品销不远、价格低等。这些活生生的实例,让人们明确山区农民穷的根源。针对调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省农信联社制订出《五年结对帮扶实施方案》,细化了帮扶措施,强化了脱贫致富的针对性。
从以上症结可以看出,贫困户要想发展经济缺资金,就像被捆住了手脚,影响了发展;专业户、种养大户发展经济,流动资金匮乏,规模也就做不大。如何打开对这两头的束缚呢?省农信联社结合融资功能强等自身优势,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脱贫致富的措施,从而出台了相关政策,让山区农民率先打开资金瓶颈。
首先,出台了对贫困户倾斜的信贷政策。针对求富心切但缺资金的农户,将小额信用贷款从原先的最高1万元提高到5万元,同时,经信用等级考核,沿塘、岭脚等6个村662户低收入农户,可以以信用方式向农村合作银行申请小额信用贷款2万元;由兰溪市农信担保有限公司担保的农户,最高贷款可达10万元。这个信用贷款措施,让“口渴”的山区农民首次获得了“甘露”。实施一年多来,在结对帮扶的6个贫困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大白桃、翠冠梨、板栗种植户,像雨后春笋般地成长,无论种植户数,还是生产总量都有了成倍增加。岭外村主任周建平说:“资金瓶颈在帮扶中打开了,农民原先想做却做不到的事,如今都能做到了,经济收入源源不断地进入农民的钱袋子。”
其次,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调查发现,帮扶结对的6个贫困村中,有来料加工大户12户,水果贩销大户4户,种植养殖大户40户。这56个大户,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在信用考核基础上,加大了对他们的信用贷款发放力度,让农民放开了手脚大干。贩销大户钱孝地感触很深地说:“原先贩销仅局限在义乌、金华等范围内,半径不超过100公里。如今,有了信用贷款的支持,如鱼得水,生意越做越大,贩销生意越跑越远。”他还告诉说:“去年,我从东北把7个车皮的马铃薯种子,贩运到兰溪、诸暨、萧山等地,又将本地农民种植的辣椒、茄子等销往杭州、宁波。不仅本人收入翻了几倍,还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奔致富。”这个新变化,主要支撑来自于信贷资金的支持。
“抓两头、带中间”新措施,带动了岭脚、沿塘等6个贫困村的经济发展。让农民在挖“穷根”中迈出了新步,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针对梅江镇贫困村的新变化,兰溪市有位民政干部说:“抓两头带中间帮扶措施,符合农村实际,更合山区农民‘胃口’,这个脱贫‘切入口’找准了。”
付诸行动见实效
帮扶找到了“切入口”,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省农信联社与岭脚、沿塘等6个村帮扶结对,如今已近三年。回顾帮扶历程,人们都会感受到帮扶的实在。三年中,省农信联社领导数十次来到兰溪,给贫困村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送观念,还进村入户,与农民促膝谈心,踏着泥泞山路调查,帮助寻找发展新路。帮扶不留于形式,不挂在口头,而是将每一件、每一桩都落在具体行动上。
结对帮扶的岭脚村,自然条件差,山上看不到树,地里不长草,人均年收入不到2500元,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子。省农信联社与该村帮扶结成了对子,因地制宜,寻求发展村级经济新路子。原先村民们家家户户种有大白桃,种桃历史悠久,但品质并不见好,分散没有集中度,缺乏市场竞争力。针对这个现状,省农信联社通过牵线搭桥,村里成立了兰溪市东岭水果专业合作社,帮助注册了“旭重岭”商标。由省农信联社出资,请来了农技专家,上门集中培训,进行嫁接、疏花疏果等实地技术指导。去年,农民种植的大白桃变了样,果子大、光泽度好、品味鲜,原先用“蛇皮袋”装的大白桃,如今改成了有品牌的纸盒,卖到了大超市。品质优势、品牌优势,让大白桃价格提高了一倍多,丰厚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因为有了水果专业合作社,农民种植的水果延伸到桔子、李子等,贫穷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村。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想到了改善村庄设施,在省农信联社的帮助下,从岭下至智坞自然村的水泥路于去年浇好了,又让农民露出了笑脸。马铃薯、茶叶等农产品,通过光滑平坦的水泥路,源源不断销往义乌、宁波。村书记徐正山介绍说,去年村民露出的二次笑脸,让年收入从原先2500元上升到4100元,致富新气息,给村里带来了大变化。
帮扶效果不仅在岭脚村得到了显现,在邻外村更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当人们跨进村口时,就能看到矗立在村口的办公楼。村民们纷纷说,只要我们看到办公楼,就会想起帮扶结对的省农信联社支持。据村书记任志生介绍,村里有7个来料加工经纪户,户户都享有信用贷款政策,并且贷款利息有20%的优惠。这些帮扶措施,给来料加工大户们增添了后劲。大户倪孝丰,在信用贷款资金帮扶下,去年买来一体化电脑绣花机,行缝被加工不仅上了档次,数量也增加了2倍多。良好发展势头带动了就业,村里有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岗位。
帮扶结对,不仅带动了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也给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促进了帮扶村的和谐平安环境创建。帮扶结对的梅街头村,在帮扶资金的带动下,村里通过村民集资,自筹资金10多万元,把全部资金都用到了发展村级经济上。去年,村集体在200多亩荒坡上,种下了毛竹等经济林,再过几年荒坡将变成农民的“绿色银行”。据村书记周增钱介绍:“现在村集体收入每年仅有3000元,再过几年,村集体收入可达十多万元。帮扶结对不仅给村民脱贫带来了实效,更让村干部看到集体经济腾飞的希望!”在一次走访中,梅江镇书记胡纪土由衷地说:“自从省农信联社与六村结对以来,帮扶村的村民日子好过了,矛盾纠纷也明显减少,社会治安情况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