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诸暨:全面开展生产自救
本报记者走进灾民安置点

本报诸暨6月21日电

记者 朱海兵 于洪海

诸暨日报记者 翁均飞 

  今天下午,诸暨市委、市政府召开“生产自救、家园重建”工作动员会,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转移到生产自救和家园重建上来,夺取抗洪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会后,市领导带头为“生产自救、家园重建”捐款。

  6月4日以来,受旱涝急转、连续强降雨和钱塘江潮位顶托等多重叠加影响,诸暨市遭遇了1977年以来最大洪水袭击,成为全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初步统计,全市农田受灾面积30.91万亩,受灾人口24.78万人,倒塌房屋491间,直接经济损失12.6亿元。

  6月20日,本报记者走进店口镇灾民安置点。

  “大水淹了三江口村,133人被转移到店口第二小学的灾民安置点,还有146位在村里打工的外来人员,被安置到店口镇江东社区居委会办公楼。其余的大多寄宿在附近的亲戚家。”在店口第二小学,三江口村村委会主任李强告诉我们。

  安置房由教室改建而成,2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内铺着四张大床,黑板前面的桌子上,一台29英寸的电视正在播放着少儿节目。

  村民李玉柱7岁的儿子正从快餐盒里取出一条鸡腿吃得津津有味,凑上前一看,快餐盒里有大排、鱼肉、大米饭还有新鲜的蔬菜。

  从第二小学出来,步行10分钟,我们来到了外来工安置点。大厅里有几个人正在忙碌地打着电话。“这里有4部免费电话,每天可以打电话给家里报个平安。”正在排队打电话的河南务工人员王作林说,他手里拿着一张《劳动就业登记表》。

  “许多小企业都淹掉了,短时间内没法生产,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找工作临时过渡一下,劳动部门给他们一一登记。”店口镇公共服务科科长何水祥说。

  这时,诸暨四院的值班医生王洪祥拿起诊疗箱匆忙向楼上走去。“22岁的广西孕妇王淋巍即将临盆,我每天都会过来看几次。”这是一间特殊的“房间”,2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只放着一张大床,王淋巍正坐在床上和姑姑高兴地拉着家常。

  安置点里的生活井然有序,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身边,都有一双充满力量的手。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诸暨:全面开展生产自救
本报记者走进灾民安置点
2011-06-22 2032696 2 2011年06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