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京杭大运河畔的江南湿地新城

浙江省城乡一体化十大优秀示范镇

秀洲王江泾镇

长虹卧波古运河,江南网船会英雄。一方秀洲王江泾,湿地新城甲天下!

浙江城乡建设智库专家点评:

  王江泾镇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先后获得“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中国织造名镇”等荣誉称号,连续六年跻身全国百强镇行列。面积127.3平方公里,总人口79789人,外来人口52555人。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6亿元,财政收入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60元。

  作为京杭大运河畔的历史文化名镇,王江泾独具江南风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虹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大运河上罕见的巨型三孔实腹石拱大桥。一宿庵、一里街与古桥、运河交相辉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莲泗荡风景区水域面积达3.2平方公里,每年江南网船会期间,景区内渔船密布,锣鼓震天,江、浙、沪、鲁、皖等地近6万多游客纷至沓来。目前,江南网船会已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王江泾镇正式成为浙江省27个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按照秀洲区委、区政府《关于构筑“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和打造现代田园新秀洲的总体要求,王江泾镇深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工作主战略,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围绕“提升综合实力、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城乡统筹、不断改善民生,增强执政能力”的工作要求,以省级小城市培育为契机,全力打造“中国织造名镇、江南湿地新城、浙北商贸重镇”。

案例简介

案例解读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农”建设。三年完成投资17亿元,形成了村庄布局合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建成全省最大的青鱼养殖环境友好型养殖基地、首个湿地农业省级示范基地、首个网船与旅游文化长廊,湿地农业走在全省前列。投资1.66亿元,完成王凝圩区、北排红旗塘配套河道工程建设,投资3028万元,强化易灾地区的综合整治,消除8个灾害隐患点。

  健全五大中心,提升服务水平。王江泾镇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镇级行政服务中心。2011年还将投资1700万元,加快构建行政审批服务、城市综合执法、就业保障服务、土地储备、应急维稳等“五大”中心。三年内还将投资12.7亿元用于改善民生,推进会展中心、医院分院、镇中心小学以及职业学校等项目建设。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开展 “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工作,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500人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已达17545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4%,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在100%。同时启用镇为老服务中心,规划建设镇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完成22个村老年星光计划建设任务。

  推进城市建设,加速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三年完成水、电、路、气等市政设施投入9.3亿元,加快东方路至迎宾大道连接线、莲泗荡景区环湖路建设,构筑江南湿地新城发展主干道。三年总投资14.9亿元,通过加快“两新”工程和旧城改造,新建住宅23.5万㎡,建设长虹、太平2个新社区,改造城中村1个,减少农村居住点60个,转移农户3000户,使城市常住人口集聚率达65%以上。以新兴产业培育区、传统产业提升区和退二进三转型区为三大工业组合园区,在运河东西两侧发展湿地保护带和都市农业带,构建“一城三区两带”的新城大格局。

  为了建设好江南湿地新城,王江泾正在推进湿地生态环境修复,计划三年完成河道整治、垃圾污水、污泥处理等投入2.01亿元。规划区内热电、水泥以及纺织印染等“两高一低”企业实施整体搬迁;完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6.1公里,完成喷水织机污水处理站6个,14个泵站及2个“两新”工程污水处理站,确保污染处理率达到100%。全面实施户集、村(社区)收、城处理的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模式,确保水环境、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新城建设大格局

为民服务大手笔

产业发展大和谐

  充分挖掘湿地资源,发展湿地农业经济,积极发展水生种植、浅水养殖、种养结合等湿地农业模式,莲藕、南湖菱等水生作物种植面积达7000亩。

  已形成纺织、家具、电器机械、热电四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家,其中:产值超5亿元企业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5家,税收超百万元企业达到69家。2010年规上工业产值完成120.87亿元,外贸出口完成16840万美元,完成税收2.57亿元,实现利润5.6亿元。全镇现拥有各类织机3.6万余台,其中喷气0.3万台、喷水织机3.3万台,无梭化率达到99.9%,年产各类坯布已达30亿米,成为绍兴轻纺城、盛泽东方市场、辽宁西柳市场的重要原产地,是我国薄型布料的生产基地。

  总投资4.5亿元,占地405亩的嘉兴·中国南方纺织城,成了纺织产业发展信息、物流、交易的重要平台。总投资1.5亿元,占地15亩的南方纺织城信息大楼已投入使用。先后投资4.5亿元,完成了王江泾大桥、迎宾大道、依云小镇、木林森商住楼等项目建设。2010年“两新”工程投入资金4.4亿元,集聚农户2093户,初步完成5.7万平方米公寓安置房建设,同时加快推进新市镇中心社区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示范价值

王江泾经验一:党建工作走前列

  2010年1月3日下午,浙江省迄今最大规模的党员直选大会在王江泾镇举行,2500多名党员1人1票进行差额选举,选出了新一任镇党委书记。1715票!掌声中,陈天荣真诚地对大家说:“我是大家选出来的,今后肯定要为民办实事。”此后,全镇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工程,也全部采取了公推直选形式。

  王江泾全面推行以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年会制为主要内容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度。通过组织代表征询党员群众意见、开展视察调研、提出提案提议、应邀列席党内有关会议、参与党内重要文件制定的讨论等活动和途径,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党代表们围绕党建工作,围绕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围绕全局性的问题提出书面提案或意见建议共计13条,已全部办理答复。

王江泾经验二:廉洁工程实打实

  王江泾是全省27个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乡镇之一,秀洲区直接下放了15个部门的7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未来三年,全镇将累计投入资金86亿元,建设项目140个。这意味着,镇党政“一把手”将在经济社会管理和资金、土地要素支配等方面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如何保证权力规范运行?王江泾镇党委通过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共排查出镇党政“一把手”廉政风险225个。围绕“四重一大”执行标准,建设了权责清晰、决策民主、程序规范、运行公开、监督有效的“一把手”廉洁工程。编制了78项党务公开清单、37项政务公开清单,明确了公开形式、时限、范围等。依托镇(村)简报、政府网站、公开栏等载体,将“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监督过程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王江泾经验三:上善若水重文化

  迈向城市同时,王江泾也在传承着厚实的文化。近年来,许多莲泗荡的船民把生意做到了庙会上,丝网船上成千上万人纵饮狂欢的日常生活情景,刘王庙里烧香叩拜的虔诚心愿,惠风和畅的莲泗荡北岸,各路民间文艺表演团队都可以在网船会上尽情表演民俗节目。

  上善若水,水是王江泾的灵魂。当下,王江泾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湿地生态条件及千年运河古镇的文化积淀,大力营造生态湿地景观,着力提升农耕湿地效益,深入挖掘文化湿地内涵,面向长三角区域和嘉兴大市区,建设一个以运河为中心、以莲泗荡为依托,注重环境品质,突出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和生态居住三大主题的江南湿地新城。

创意撰文\金长青 张晨 金富春 陈建齐 版面设计\沈姝荟 

授权发布\浙江日报社 浙江省城乡一体化优秀案例推选活动组委会

特别鸣谢\中共王江泾镇委、王江泾镇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承办单位│浙江日报社 │媒体互动│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浙商杂志 浙江在线 浙江手机报 │战略支持│央视财经频道(CCTV-2) 浙江卫视 

│专家团队│浙江城乡建设智库│组委会电话│0571-85311159 13958077638│互动QQ│874247365│邮箱│dong2997@163.com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京杭大运河畔的江南湿地新城 2011-06-22 浙江日报2011-06-2200008;浙江日报2011-06-2200009;浙江日报2011-06-2200006;浙江日报2011-06-2200007;浙江日报2011-06-2200012;浙江日报2011-06-2200011;浙江日报2011-06-2200016;浙江日报2011-06-2200013;浙江日报2011-06-2200020;浙江日报2011-06-2200023;浙江日报2011-06-2200026;浙江日报2011-06-2200024;浙江日报2011-06-2200022;浙江日报2011-06-2200028;浙江日报2011-06-2200029;浙江日报2011-06-2200014;浙江日报2011-06-2200017;浙江日报2011-06-2200018;浙江日报2011-06-2200019;浙江日报2011-06-2200021;浙江日报2011-06-2200025;浙江日报2011-06-2200027;浙江日报2011-06-2200030;浙江日报2011-06-2200036;浙江日报2011-06-2200037 2 2011年06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