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都市梦想再升级
本报记者 韩晓军 通讯员 陈正东
本报记者 韩晓军 通讯员 陈正东
鳌江的水静静流淌,在她的下游南岸,今日的温州龙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建镇27年之后,正践行着小城市培育的三年行动计划,再现建城之初的火热场面。如果说,最初龙港人是怀揣着过上好日子的简单想法,以无比的勇气突破重重禁区,而“无意”间缔造了一个传奇之城的话。那么,如今这个城,正将当初农民们懵懂的都市梦照进现实中,并赋予新一轮的改革以更多理性的光辉……
都市梦在继续
眼下,如果你到龙港去,龙港人一定会邀请你去鳌江口的临港产业基地看一看。这片规划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产业基地,将崛起苍南的未来新城,正牵动着无数龙港人的心。
说是产业基地,其实,现在还只是一大片正在围垦中的江南海涂。记者驱车沿着去年年底才刚刚合龙的近13公里长的江南围垦大坝走了一圈—— 一片正待开发的泥地,通向海边,不见边际。大坝的路才刚刚经过平整,偶尔还会遇到堆积的海泥挡住去路……
但,这一点也不打扰龙港人的兴致,不少本地市民成群结队来大坝上吹风远眺。
在温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的“1650” 大都市圈最新的发展格局调整中,省政府批复苍南县撤销舥艚镇、芦浦镇、云岩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龙港镇。调整后的龙港,远眺东海、深拥港口,新版图达到144平方公里,总人口将达50万……
“龙港达到建镇历史以来‘前所未有的规模’,初具一座中等城市该有的体量。”就在这轮乡镇撤扩并正式调整到位的当天,苍南县委常委、龙港镇委书记林万乐欣喜地对记者说。
据悉, 龙港新的都市“行动纲领”《龙港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未来三年,龙港将安排74个项目总投资181.8亿元,实现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等多重变身。
这,距离龙港建镇不过27年。
永被铭记的激情
能够记得住时间跨度的是龙港旧城区那排排站立的“通天楼”。
这些在1984年前后由农民自建的房子,如今沧桑斑驳、略显老态,不少当初的原住民已经搬离,成为附近家庭工厂的仓库……镇上有关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旧城区的改造号角去年年底已经吹响,具体实施的方案也已经在论证中。
但即使这样,这些通天楼所承载的记忆却从不曾在这个小镇散去。
“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成千上万的中国农民怀里揣着自己的钱,一层层地围着‘欢迎农民进城办公室’里的龙港地图,寻找并确认着自己未来生活的落点。”与龙港人交谈,他们都会欣然给你讲述建城最初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龙港人陈文苞,后来曾与人合著有《温州试验》一书,27年前他跟随父辈从农村来到了龙港镇生活。“本来没有一个叫龙港的地方,只是鳌江江畔一个叫方岩下的地方,有 5个小渔村,一条老街、若干农舍和一片滩涂。那时,推土机日夜轰鸣,父亲在工地和工人一起亲手造房……”
陈文苞们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一段难忘的温州“试验”——农民城镇农民建:1984年6月,龙港采取收取公共设施费和劳动力安置费的形式,进行土地有偿转让,突破了土地利用的“禁区”。随后,又鼓励先富农民迁入龙港,成为自理口粮的常住户口,突破了户粮问题的又一个“禁区”。一时间,“龙港旋风”席卷全国。
“人们都以能到龙港落户为荣。”当年建城的“统帅”,龙港镇第一任镇委书记陈定模如今是巨人中学的董事长,忆及往事颇多感概,“这是中国式城市化的独特路径,肯定前无古人,但希望对后来者有借鉴。”
如今,随着商业广场等一些重要的城市设施项目开工,走在龙港城里, 随处可见热火朝天施工的场面,仿佛再现当年的激情岁月。“敢想、敢闯、敢于试验”。陈定模说,龙港人注定将继续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