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信念伟力

长征,赢得中国

本报记者 陈文文 撰述

  。这不仅是因为纯朴的战士及其指挥员们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还因为长征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的熔炉。它锻造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打垮蒋介石、夺取全中国的整整一代人和他们兄弟般的革命情谊。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美国著名记者)

  伟大的长征

  长征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我们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名叫“长征”,第一艘核潜艇名叫“长征”,长征医院、长征小学、长征出版社、新长征突击手……这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传承。长征已经成为一面旗帜,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征精神伴随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激励着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聂荣臻元帅曾经这样写道:“回忆老长征,更喜新长征。长征复长征,幸福更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征没有止境,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更需要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大河,数十万敌军追击拦阻,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场激烈的大战。

  在这样的苦难中,在这样的熔炉中,炼出来的,会是什么样的钢铁呢?

  所有的难以想象,化为了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世界的,不仅有长城,还有长征。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数十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毛泽东曾说:“长征事前并无计划,没有让我参加准备工作,我到最后一刻才接到撤离的通知。”但是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事实证明,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标志着伟大的长征胜利了,这是中国革命转折性的一个伟大胜利,为以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长征中广大指战员所表现出的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英雄气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重走长征路

  2000年5月,当时分别在北京2008奥运组委会做顾问和《北京青年报》做英文编辑的李爱德和马普安,结伴到贵州省黎平县旅游时,偶然发现自己正行进在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线路上。

  “那时我正在读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马普安也在读关于毛泽东的书,我们都对中国工农红军那段历史充满好奇和敬佩。也就在这时候,我们有了重走长征路、寻访红军足迹的想法。”李爱德说。

  “2001年夏天,我们辞去工作,着手准备。我们搜集了很多资料和地图,看了许多关于长征的书籍。《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一直被我随身珍藏,因为当年红星闪耀的地方,就是我的方向。”

  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吃那么多的苦,去圆自己重走长征路的梦呢?这恐怕不能简单用“猎奇”、“探险”来解释,用李爱德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和许多英国人一样“对红军长征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非常敬佩这支顽强的队伍能克服那么多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红军长征精神无国界。

  长征的力量,至今可以毫无遮拦地直指人心。

  永远的长征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

  红军长征已成历史,但红军长征精神是永存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惊世骇俗的伟大奇迹。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也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精神资源。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它都不会过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正在进行的新长征。尽管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仍不过是新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因此,仍需要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使新的万里长征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浙江日报 信念伟力 00019 长征,赢得中国 2011-06-10 浙江日报2011-06-1000015;浙江日报2011-06-1000014 2 2011年06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