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剡溪两岸播种农民文化
唱支村歌给党听

本报嵊州6月9日电

记者 周智敏 通讯员 裘冬梅 

  “让勤劳与善良同醉,让自信与激情相拥,带着理想,带着憧憬,昂首前往……”8日下午,在女子越剧发源地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该市三江街道合新村的农民合唱队,正投入地演唱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嵊州市以“唱支村歌给党听”为主题的村歌大赛在这里举行。

  7支参赛的农民歌唱队边唱边舞,吸引了不少村民。《锦绣繁富青石桥》、《上南庄之歌》、《西鲍春来早》,一首首村歌,无不散发着乡土气息,透着农民的热情和直率。这些村歌,大多是各村村民自己创作的,歌词生动亲切,真实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前,施家岙唱的都是越剧,举办的也都是与越剧有关的大赛,而农民自编自唱自己的村歌,还是第一回,新鲜,也很好听。”施家岙村66岁的孟小香大妈抱着小孙女一直看到比赛结束。

  施家岙唱响村歌,嵊州文化广场展示才艺。参加农民“种文化”才艺大赛的21个节目,也都是农民自编自导的,有民间吹打、舞龙舞狮、歌曲舞蹈、小戏小品,内容丰富。“这些节目,是从全市乡镇400多个初赛节目中精选出来的,所演出的节目真实反映了嵊州市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农民‘种文化’的丰硕成果。”嵊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国英说。

  2007年,由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发起的全省农民“种文化”百村赛打响,嵊州市农民踊跃参与,长乐镇上南庄村、甘霖镇施家岙村成为嵊州市参赛村的代表,在百村赛上充分展示了嵊州农民的文化特色。此后,嵊州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文化惠民工程,农民“种文化”的热情,如同星星之火,在剡溪两岸迅速蔓延开来。到目前,该市已拥有省东海明珠工程10个,绍兴市级文化示范乡镇17个,改造和利用旧祠堂200个,至今保存完好尚可演戏的戏台200多座,为广大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创造了较好条件。秧歌队、高跷队、木兰拳扇队、腰鼓队、舞狮队不断涌现。现在,该市乡镇、村、社区组建文艺队伍近500支,业余文艺骨干近1万人。

  据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介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嵊州市从今年5月初开始启动了农民“种文化”才艺大赛活动。首轮比赛在全市4个街道和5大集镇进行,农民参赛热情高涨,初赛节目超过400个,让负责筛选的乡镇文化站站长感到很为难。最后只好忍痛割爱,精选了其中的18个节目参加决赛。

  “农民们的表演真的精彩,业余团队有了专业水平!”一位评委由衷地感叹。像长乐镇吹打乐队,人数已达数百人,名气越来越响。在杭州第七届艺术节、中国第二届农民旅游节和每年的绍兴黄酒节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剡溪两岸播种农民文化
唱支村歌给党听
2011-06-10 2016437 2 2011年06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