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观天下·风云

沿袭惯例还是顺应变化

IMF总裁之争白热化

  在卡恩辞去继任人选迅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自二战后该组织成立以来,IMF总裁职务一直世界银行行长从来都由美国人担任一样。

  不过,人类毕竟已进入了21世纪,天下大势已然不同。围绕IMF总裁宝座的争夺战已经打响。新任总裁遴选23日进入提名程序。

  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5日宣布参选IMF总裁。现阶段,她的竞争对手只有墨西哥中央银行行长阿古斯丁·卡斯滕斯。

  欧洲几乎一致支持“自己人”拉加德;新兴经济体巴西、墨西哥表示欢迎竞争;实际上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则态度含糊,称拉加德和卡斯滕斯都是出色人选。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在这场角逐中各方战略考量不同,但它们都想借助IMF保持或提升自身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欧美希望捍卫其在IMF中的既得利益,保持现有体系稳定,而新兴经济体则想表达改革当前不平衡的全球经济治理架构的强烈诉求。

  拉加德正式宣布参选后,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立即发表声明:“我完全支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女士竞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一职。”

  巴罗佐说,欧盟委员会“相信拉加德女士的能力和她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承诺对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命及其对稳定国际经济的重大贡献来说不可或缺”。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称拉加德“经验非常丰富”,能够“高度胜任”。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菲永强调拉加德“不只是法国候选人或欧洲候选人,更是有能力、有效率、能在经济增长与稳定之间求得平衡的候选人”。

  英国、意大利等其他欧洲主要国家也明确表态支持。

  IMF前总裁卡恩因涉嫌性侵犯而被迫辞职后,对新总裁遴选一事最为上心的莫过于欧洲国家。分析人士认为,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历史和现实两大因素决定了欧洲对这一职位可谓志在必得。

  一方面,IMF成立以来其总裁一职均由欧洲人担任,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制度传统,欧洲认为该职位属于欧洲人是“理所应当”。

  正是得益于这所谓的惯例,欧洲在第一时间就IMF新任总裁遴选工作发出声音,称该职位应由欧洲人担任,并迅速就候选人达成了一致。目前,欧洲主要国家均已表示支持拉加德出任IMF下任总裁。

  另一方面,欧洲仍在忙于应对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对肩负稳定与救援任务的IMF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卡恩领导下的IMF扮演了“救火员”角色,与欧盟一道为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重灾区提供了大规模救助。眼下,欧洲债务危机仍未消除,后续救援仍需IMF大力支持。如果此时总裁人选被换成非欧洲人士,很可能影响未来的援助效果。为此,欧洲多国高官都提出,在欧洲债务危机尚未平息的情况下,必须由一位了解欧洲情况的人来执掌IMF。

  不过,一名欧盟高级外交官稍早时候告诉法新社记者,尽管已经出现明确的候选人,但他认为欧盟27个成员国并非一致支持拉加德。比利时、波兰各有中意人选。

  现阶段,除了欧洲,拉加德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国家明确支持。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其他国家均持谨慎态度。

  面对欧洲咄咄逼人的架势,新兴经济体也开始表达改革IMF总裁遴选机制的意愿。

  巴西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说,巴西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职位出现竞争表示欢迎,“我想,候选人开始竞争是好事”。曼特加说,“对我们来说,比谁来竞争更重要的……是候选人如何承诺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议程”,即给予新兴经济体更多权力。

  墨西哥财政部长埃内斯托·科尔德罗在法国首都巴黎告诉媒体记者,拉加德和卡斯滕斯都是值得信赖的候选人。他强调,“非常重要的是做到遴选过程择优、公开”。墨西哥23日推举央行行长卡斯滕斯为候选人。卡斯滕斯曾长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2003年至2006年担任相当于“三号人物”的副总裁。科尔德罗说:“我们承认拉加德女士也非常优秀,但我们相信卡斯滕斯可以为这个机构的领导力作出贡献。”

  IMF执行董事会内代表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及南非这些“金砖国家”的五位执董24日发表联合声明说,遴选新任IMF总裁应当摈弃该人选必须来自欧洲国家的成见,在IMF管理层体现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对于提高该组织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这五位执董表示,他们关注到近期欧洲高级别官员公开表态称IMF总裁依旧要由欧洲人来担任,他们对此表示关切,这些表态与欧元集团主席让-克洛德·容克在2007年的立场相矛盾,当年斯特劳斯-卡恩获任IMF总裁,容克称“IMF下一任总裁肯定不会是由欧洲人来担任了”。

  阿根廷经济部长阿马多·布杜此前也表示,希望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接替卡恩的职务。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秘书长素林·比素万26日呼吁亚洲国家联合提名一位候选人,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竞选。素林说,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亚洲需要在世界银行和IMF等国际组织运作中发挥自身作用。

  同一天,泰国看守政府财政部长空·乍滴甲瓦尼说,他支持亚洲推举可以代表该地区或得到该地区支持的候选人参加IMF总裁选举。

  这也是新兴经济体首次参与世界主要经济组织一把手职位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从动因来看,这是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巨大贡献。同时,新兴经济体积极向IMF和世界银行注资,提高了它们在这两大组织中的话语权。这必然要求新兴经济体在IMF领导人遴选机制上发挥更大作用。

  尽管欧洲和新兴经济体已摆开擂台,但真正具有决定权的美国好像依然在一旁静观,表现相当低调。

  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25日在美国《政治报》在首都华盛顿举办的早餐会上发言时说,拉加德和卡斯滕斯都“非常值得信赖”,可以胜任。

  按照法新社的说法,美国正费力在欧洲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寻求平衡,同时试图确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领导层权力平稳交接,所以选择静观其变。

  从IMF投票权来说,美国是唯一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国家,其态度对IMF总裁遴选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卡恩宣布辞职后的几天内,美国财长盖特纳接连发表声明指出,美国正在与IMF来自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的股东进行广泛沟通,美方支持的候选人应具备深厚经验和领导能力,同时能够在IMF的成员中博得广泛支持。

  但是分析人士认为,根据世行与IMF的制度设计,IMF负责人是欧洲国家的势力范围。如果美国过多就具体人选发表看法或者提出自己的人选,将有“越界”之嫌,必然会打破当前的制度平衡。而且,美国人担任世行行长的惯例也有可能被打破,到时候美国将得不偿失。

  对美国而言,其在IMF中的一票否决权比欧洲人的总裁职位更具实质意义。因此,美国对IMF总裁继任人选没有“过多”想法,其主要考量是确保IMF权力的顺利交接以及平衡欧洲与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这也是美国至今迟迟没对人选做出倾向性表态的重要原因。

  美国消息人士17日说,白宫正考虑推荐总统特别助理、国家经济委员会高级官员戴维·利普顿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二把手”、美国人约翰·利普斯基在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14日因涉嫌性侵犯在美国纽约遭警方逮捕后出任代理总裁。不过,利普斯基上周宣布,打算今年8月31日任期结束后退休,不寻求连任。

  路透社援引数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白宫打算推荐利普顿接任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按照惯例,这一世界主要金融机构由欧洲人担任总裁,“二把手”留给美国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6日表示,此次选举新任IMF总裁的过程将公开透明,注重考察候选人的工作能力而非国籍。

  IMF新闻发言人卡罗琳·阿特金森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选择新任IMF总裁由该组织执行董事会负责,执董会已公布了较为详细的时间表和选人标准;候选人提名本周已开始;如果候选人提名超过3个,执董会将在6月10日至6月17日之间确定3个最后候选人。

  由24位执行董事组成的IMF执董会20日发表声明说,IMF总裁候选人提名从5月23日启动,到6月10日结束,该组织187个成员的理事或执行董事都可以在这一期限内提名单个候选人;如果候选人提名超过3个,执董会将通过选举程序确定3个最后候选人,并定于今年6月30日前完成总裁遴选。

  阿特金森强调,与过去遴选IMF总裁仅仅由执行董事来提名的做法不同,本次遴选IMF总裁的提名过程更具有广泛性,该组织187个成员的理事也可以进行提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两大支柱。自这一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运转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由欧洲人、美国人担任“一把手”成为不成文的“传统”。

  对美国而言,如果欧洲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惯例被打破,不利于美国继续把持世界银行行长这一职位。一些美国专家认为,从利益最大化角度看,欧洲在价值观、经济和金融体系、政策取向上基本与美国一致,选择欧洲人最能代表发达经济体的利益,因此在最终人选上美国仍会倒向欧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即执行董事会主席,由执董会推选产生。后者由24名执董组成,反映基金组织投票权分配结构现状。如果美欧联手,将确保足够多选票。

  美国和欧洲媒体分析,新兴经济体另一大劣势是缺乏一名众望所归的候选人。不过,墨西哥财长科尔德罗说,现在预测谁将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为时尚早”。  (据新华社)


浙江日报 观天下·风云 00018 IMF总裁之争白热化 2011-05-30 1999021 2 2011年05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