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十大之江先锋”候选人陈焕章——

闯关东的“粮食人”

  人物名片:陈焕章,男,1951年3月生,1996年1月入党,现任平阳县种粮大户协会秘书长、党支部书记,平阳县民天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1965年,陈焕章因“出身不好”被下放到平阳县的鲍垟村。几十年来与土地打交道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位不普通的农民,他有着先进的种粮经营理念,把半个世纪的精力奉献给了粮食耕种,而且仍在继续……

科学种田

  从1989年到1996年,短短7年间,陈焕章耕种的粮田增长了16倍多。1994年时,陈焕章种植的庄稼就已经达到了138亩,成了平阳县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为了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他组织联络了全县62位种粮大户,成立了全省首家种粮大户协会。

  与普通庄稼汉不同,陈焕章坚持走科学种田之路。在他的联系下,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农业技术专家,都成了他的顾问。他还组织会员进行种粮实用技术培训学习,带领会员到农科院参观学习。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通过不断试验示范,筛选出一批适宜本地种植、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早晚稻良种,水稻亩产从450公斤一下子提高到600公斤。

香飘瓯江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温州的粮田越来越少。在平阳,一个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最多也只能种植400亩地。而且这400亩地还是分散的,很难充分发挥机械化的效益。

  2001年,陈焕章带着20多名温州老农万里迢迢赶赴黑龙江北大荒考察。一看吓一跳,一块地就有整整1200亩!大片平整且肥沃的黑土地马上吸引了他的目光。陈焕章当即就与建三江垦区前进农场签下3800亩地30年使用权的租用合同。租下地后,陈焕章就在黑土地上安营扎寨,牵头成立了“黑龙江垦区温州绿色粮农协会”。他在田头搭起简易的帐篷做住处,购买了各种农机具,打井、拉埂、筑池、修渠,忙得不亦乐乎。

  天有不测风云,承包农场的第一年,一场70年不遇的大雪,压垮了水稻,几乎摧毁了他的希望,当地温州绿色粮农协会总亏损近2000多万元。但陈焕章并不气馁,依然挺起腰杆。

  之后,陈焕章渐渐摸准了北大荒的脾气,适应了这里的种粮方式、方法。经过几年的努力,温州粮农才把第一年的亏空全部补上。这时,陈焕章想到的是不仅仅要怎么把粮食种好,更要把粮食卖好,增加粮农协会的收入,走产业化的经营道路是他的首要选择。

  他将东北大米注册了“瓯南纯香”商标,将基地年产粮全部返回温州市场,很快,东北大米就以口感好,质量优而占领了温州市场。2003年,陈焕章开始筹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过两年的筹备和运行,2005年,他注册了平阳县民天粮食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5年多来,平均每年向温州市场供应优质大米50多万公斤,有效缓解了温州粮食缺口的压力。同时,还帮助社员解决了“卖粮难”。仅去年一年就利用销售网络帮助农民销售粮食150万公斤。

回报乡村

  陈焕章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农民的满意作为一切努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当一个农民的贴心人作为他的人生追求。自种粮协会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会员从原来62名发展到398名,带动和受益的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无论是合作社会员生病,还是当地农户家里有困难,他都主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他把关心困难群众,投身农村公益事业,当作一件乐事,经常自掏腰包帮助解决当地农村和农民遇到的各种困难。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他较早就联系当地的慈善机构捐赠物资。

  陈焕章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农村十大新闻人物、浙江省金牛奖、浙江省科技示范户、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平阳县优秀种粮大户等荣誉称号。


浙江日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00006 闯关东的“粮食人” 2011-05-28 1991654 2 2011年05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