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转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人均GDP从1995年的600美元跃升到2010年约4000美元,已经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并出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曾出现过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城乡居民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等。但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关键问题在于中国经济缺乏新的内生性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重新调整,外部需求萎缩,国内需求不足,又面临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压力下,中国经济面临着能否实现新的动力转换、继续保持新一轮持续的高增长的挑战。
从目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未来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通过解决一系列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和增长源。从根本上说,中国经济发展之所以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实质性的原因就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及其弊端所致。为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从投资驱动增长向创新驱动增长转型,逐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逐步提升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就要依靠教育创新、人才和人力资本积累等要素,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要从过度依靠外需拉动转向主要依靠启动内需拉动增长,尤其是提高消费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这就要依靠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积极采取税收等措施,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要从过度依靠低端和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立国转向逐步依靠发展服务经济、富民强国转变。这就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快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与转移,大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同时要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效率。
要从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转向注重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转型,推动浅度城市化走向深度城市化,通过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让城乡居民共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利益。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发展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能否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则在于制度创新能否有根本性突破,当前特别是能否在资源类价格体制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有重大的实质性突破和进展。正是这些关键性的制度创新,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得到根本性转变、能否有新的增长动力和源泉,也决定着中国能否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