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停车难,如何解

  编者按:随着汽,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最近,杭州与宁波两地,不约而同关注广大市民反映强烈的这一问题。本报民生考察团围绕这一话题,在杭州、宁波两地展开调查,和市民一起找问题,想办法。

本报宁波5月25日电 

记者 陈醉 报道组 顾筠 吴红波 

考察团名片: 

陈宏雄(江北中马街道党工委书记) 

杜振宁(从事路面管理工作)

刘波(城管工作人员) 

陆同铧(有车一族) 

  今年,宁波将改造老小区25条背街小巷来增加停车位,解决停车难。

  宁波市三区现有机动车22.6万辆,但停车位仅为8.3万个,按照国际上停车泊位与机动车数量1.2:1的要求,缺口近三分之二。 

  “老城区现有路段能挖掘的潜力已挖得差不多。停车,宁波还有多少潜能可挖?” 管理部门绞尽脑汁设计方案,他们更希望征询百姓的建议,挖掘更多潜在的停车位。 

  今天,本报特地邀请4位热心人士,一起来寻觅解决之道。 

现有车位可挖潜

  “城市空间越来越有限,短期内建大量停车场可能性也不大,应考虑在有限的空间内挖掘停车潜能。”住在常青藤小区的居民陆同铧是有车一族。他平时开车出去时,感觉停车就像“插针”一样难,他对车位的渴求也格外强烈。 

  在他眼里,现有车位“有地可挖”。我们跟着他来到一个四幢多层建筑围绕的空地,那里建有一个小型的地面停车场,大概有10个车位,所有车子都横着停靠,空地已被挤得满满当当。 

  “如果这些车辆都能直着停进去,就能多停两辆车。”陆同铧边说边比划起方案,他计算过,一辆车的车位面积10多平方米,如果直停空间可以再缩减。 

  类似的方法也适用在一些并不太拥挤的道路两旁。 

  我们在大步街看到,两边的车辆不是侧停着的,而是设计成了锯齿形停车位,车辆在路边依次斜停,大大增加了停车位。陆同铧建议:“超过9米以上的车道,人流量不多的话,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增加停车位。” 

  做过城管工作的刘波对路面状况非常熟悉,他完全赞同这个方法。据他了解,宁波有些并不繁忙的路段日通车量仅为3000辆,完全可以设置为单向通行,腾出空间划停车位,至少可以新增近900个车位。

“上天入地”要车位

  一些老小区根本没有车位,无从“扩能”,怎么办?江北区中马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宏雄做过一些尝试,他认为,城市地面空间大多被占据,只能“上下而求索”。 

  在江北中心小学校区内,一个标准的操场占地1200平方米左右,即将进行改造。陈宏雄打起了小操场的“主意”。学校周边环绕着好几家医院和老小区,停车很困难,如果能在操场地下建一个停车场,就能解决几百辆车的停车问题。 

  “不过,这样的工程投资很大,平均每个车位投入在15万元左右,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在他的设想里,医院、公园等地下都可以建成停车库,如果地下车库能连成一片,还能形成另一种交通,减轻地面负担。

  我们在永江大桥和金港看到一小块空地,陈宏雄反复观察后,认为可以建一个“空中车库”,类似于立体车库,占地只需要32平方米,却能解决52个车位。经他排摸,在环城北路以内,就有60个地块可建空中车库。

  城市的“边角料”,也是陈宏雄考量的范围。我们在外滩大桥引桥桥底看到,这里有一大片绿化,但因为桥体的遮挡,阳光、雨水都无法到达。“这样的绿地不如就地利用,改成停车位,可辟出三四十个车位。” 

错时借用车位 

  “很多地方停车难,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缺车位,而是缺乏资源共享的理念。”从事路面管理工作的杜振宁,有着独特见解。

  在宁波港航商务大楼附近,我们看到在这里上班的很多白领都把车停到了周围的小区里,下班后,连同商务大厦的车位都让给陆续回家的居民。

  “这就是错时停车,提高车位的利用率,缓解停车难。”杜振宁介绍说,这里的商务大厦与周边社区签订了协议,将白天空余的小区车位用于商务用车停放,每天下午下班后至次日早晨上班前以及双休日、法定假日等非工作日,向社区居民提供商务楼宇内的停车位。 

  在老城区,这样紧挨着商务楼、影剧院等公共服务单位的小区还有很多,我们走寻了一圈,却鲜有这样共享车位的。 

  我们在某剧院门口看到,一整片的停车场上只零星停有四五辆车子,而入口处早已被两个铁栏杆拦得死死的,阻止外来车辆进入。另一家会所的停车库亦是同样一番场景,500多个停车位“形同虚设”。 

  杜振宁说,只要管理得当,完全可以不影响车位所属单位的运营,又能方便百姓停车。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停车难,如何解 2011-05-26 1995298 2 2011年05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