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徐德贵一家——

南湖畔的红色家庭

  本报记者 翁浩浩 

  

  “我儿子去年被学校评为入党积极分子,到这个月就满一年了,有希望成为预备党员。”近日,徐德贵笑着对记者说,他们夫妻俩都是党员,也盼着下一代能早些入党。

  徐德贵今年45岁,在部队工作了24年,现在是嘉兴市国税局人事教育处副处长。他的家安在嘉兴市区一处经济适用房小区,两室一厅。晚6时许,他坐公交车回到家,妻子邵香还没回来。“应该在加班吧。”他了解妻子的生活规律。

  “当时还在部队,我觉得要为国家为部队作贡献,就必须先在思想上过关,入党是最基本的政治条件。”有着24年党龄的他,对党始终怀着一种崇敬感。

  身为人事教育处副处长,徐德贵平时要考察一些拟任领导干部,年终还要对各县(市、区)局和分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考核。因此,有个别干部想和他套近乎,还有人想设宴款待他,都被他婉言谢绝。

  “拿人家的手软,容易犯错误。”他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要经得住各种诱惑,树立正直的人格,工作时起模范带头作用,敢讲真话,平时管好自己的社交圈。

  生活中,徐德贵是热心肠,尤其看不惯社会的歪风邪气。有一次,他在嘉兴火车站等公交车,发现一个小偷在掏一位姑娘裤袋里的手机。他上前大喝一声:“你干嘛?”小偷突然亮出一把短刀。他猛挥手臂撩开小偷的手,小偷见状拔腿就跑。

  谈话中,记者不经意间发现徐德贵的右小腿上有一道长约5厘米的伤疤。原来,这是9年前在北京救人时留下的。2002年3月29日晚6时许,他路过永定河引水渠的木樨地桥,突然听到前方传来“有人落水”的呼救声。他快步跑上前,只见河里漂着一名年轻女子。他立刻跳入冰冷的河水,把女子托回岸边,谁知河岸长满青苔,他死命往上爬,结果手指和双腿被石头划破,鲜血直流。后来,他和热心人一起把女子送到医院,然后悄悄离开。

  “要说对工作的认真劲,我真的比不上我妻子!”徐德贵的话里满是赞许。他妻子邵香在南湖区新嘉街道穆河社区上班,主要负责计生工作。她工作勤奋在整个街道都很有名。对育龄妇女,她都要利用休息时间上门走访调查。去年年底,社区开展人口普查,她工作任务重,干脆从家里拿了铺盖,好几个晚上睡在社区办公室。邵香说,作为一名党员,肯定要比群众干得更多,做得更好。“每次我工作忙要睡在办公室,他总会说,工作最重要,要好好干。”

  徐德贵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平时,夫妻俩不定期给儿子讲讲党史,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现在,大儿子徐径源在扬州大学读大二,是班级团支书。小儿子徐径坤在嘉兴一所学院念书。

  “在入党方面,我两个儿子的积极性很高。”徐德贵高兴地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南湖畔的红色家庭 2011-05-17 nw.D1000FFN_20110517_11-00002 2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