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3D课堂出细活

  见习记者 董颖 本报记者 王婷 

  报道组 于玲玲 

  

  “以别克为例,十字螺丝刀套筒、棘轮扳手……”电脑屏幕上播放着“拆卸燃油滤清器”短片,在卡通人物的导引下,一个个操作步骤清晰明了,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汽修专业的学生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不时还跟着比划几下。

  “这个教学软件是多维立体的,能够拆解成碎片化的零件,还能360度旋转零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零件工作的过程和状态。”学生王彪口中的“软件”,是“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无疑是一个“聚宝盆”,包含着大量视频短片、理论链接以及三维动画模拟操作程序,涉及了汽修专业的52个教学项目,“汽修专业超过80%的教学内容都包含在这里了”,鄞州职高校长林邦安带领相关专业老师在4年前开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开发,目前已成效显著。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头脑中求知的火焰。鄞州职高的中职课程改革就是要把枯燥的教学生动化,那根“火柴”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这套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是从零星的课程模拟课件整合而来的”,汽修教研组组长陈建惠老师介绍说,它可以做到人机互动,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三维动画模拟出来,上课一点不枯燥,反而很有趣味性,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符合中职学生的胃口。”

  学生陈鲁泽说:“像更换冷冻液这类比较难展示的环节,以前老师讲一整堂课我们才能明白个大概,现在只要点开资源库,看四五遍视频,不到20分钟就能完全掌握了。”

  确实,自从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启用后,鄞州职高汽修专业的学生专业水平突飞猛进,去年的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上,他们一次就捧回了4块金牌。

  鄞州职高的学生经过这种“可视课件”训练,再加上学校实训基地的实际操作,求学的积极性被全面调动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工作后不久大都能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09届毕业生卓超在宁波金丰4S店工作一年多后,赴广州培训保修专员,并获得汽修高级工证书,目前在宁波讴歌4S店担任前台主管。

  在鄞州职高,“大字典”是学校的师生给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起的“昵称”,在这本“字典”中,教学素材都是碎片化的,任课老师只需根据授课内容提取若干碎片,拼接在一起就能完成备课,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反思能力,最重要的是减轻了教师后期的教学压力,让他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专注在科研上。

  

  

  中职课改进行时

  目前,我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适应生产实际的要求;有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因此,中职教育必须加快课程改革,改变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加快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省各地相继开展中职教育课程改革,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先导,以职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已启动了数控、服装、汽修和旅游等专业的课程改革。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3D课堂出细活 2011-05-17 nw.D1000FFN_20110517_11-00013 2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