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看,设计点亮生活

  本报杭州5月16日讯

  见习记者 吴孟婕 通讯员 周炜 

  

  这两天,一直到晚上,浙大学生活动中心都很热闹,不断有笑声传出。许多同学和老师特地从别的校区赶到紫金港,就想看看在这个“创造永无止境”的展览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工业设计,就是跟工厂和机器打交道。”2007年,当邱懿武第一次学着用针管笔勾画线条时,他这样认为。4年后的今天,当人们站在他设计的可触控“灯光墙”前唤回萤火虫飞舞的记忆,邱懿武发现,手中的画笔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勾勒出了比图纸大得多的乐趣和新意。

  这是发生在“创造永无止境”——浙江大学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上的一幕。在这里,每一束光都会投射到一个充满想象的角落,50件耀动青春和光芒的作品,一起构成了当代设计文化的生动切片。30名艺术生加20名工科生,这些设计世界的顽童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设计是萤火虫的翅膀,带我们追溯传统,触摸自然——

  一棵树上“长”满了白色灯光。“摘”下一朵,轻吹一口气,便能控制它的开关。当电量不足时,只要把它放回树上的任意位置就可以充电。这是一颗能感应的能量树;

  现实中的手影经过摄像头捕捉,被投影成了生动的影子动画。幕布上,一只只大胖鹅正摇摇晃晃地走来。不仅如此,只要你的手语能被计算机“读”懂,就可以给小动物喂食了。数字媒体的力量,让童年乐趣变得更立体丰富。

  左手设计,右手生活。设计让人们更会生活——

  一辆叫Chicken run的小车实现了电动车造型的最简化。节能、环保、操控自如、占用空间小,带来全新的骑行体验。它将会入驻校园,形成独特的“电动车公交系统”;

  一架轻便的轮椅,实现了残疾人“优雅漫步”的愿望。坐在设计者亲手缝制的坐垫上,轻挥手柄,它能带你“翩翩起舞”。这不仅是代步工具,还让残疾人获得旁人尊重的目光。

  一块画着锅碗瓢盆、电视桌椅的屏风好比一套五居室的房屋,而奥妙就隐藏在那几盏线条朴实的灯上。随着指尖滑过,暖暖的灯光依次亮起,哦,家用LED时代到来了。

  设计情迷传统,也在憧憬未来——

  可能你不懂音乐,但一样可以享受创作音乐的乐趣。利用超声波探头,你的手就是有魔法的指挥棒,个性化的音符和节奏随之倾泻而出。来,让手指在音乐时空漫步,多美。

  也许有些作品看来抽象,但这并不妨碍它今后被用在医疗、娱乐、教育等方方面面,被赋予全新的形态和生命。而现在,它是美的,真实可触的,散发一种积极的态度。

  设计学+工业学+人文艺术的综合教学知识体系,让设计有了灵魂。浙大工业设计系副主任柴春雷把学科交叉看成是创意生产的原动力。“我们要培养复合型创意人才,既要有创新思维,又要有整合技术、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除了校内课程的规划,学生也在竞赛中获得成长。2005年以来,工业设计系的学生不断把世界顶级设计奖项揽入囊中,共获得了红点设计概念奖23项、IF设计奖15项,伊莱克斯2020等国际大赛奖项50余项。2008北京奥运的火炬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火炬都是浙大毕业生的杰作。

  还有不少“头脑风暴”中的闪光点已经变为了产品。据统计,仅2007级工业设计系学生就有355项专利,平均每人拥有7项。本次展览开展两日来,已有数十家企业闻讯赶来,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向。

  不论是游戏还是居家,让生活更美好是浙大工业设计不变的主题。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看,设计点亮生活 2011-05-17 nw.D1000FFN_20110517_4-00013 2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