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文娱速写

创意源头活水来

——从深圳文博会看浙江文化产业

  本报深圳5月16日电

  记者 肖国强 

  

  为期4天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今天落下帷幕。在国内最大规模的文化大擂台上,内容、创意、科技,这些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很多参加文博会的人,都会对文化湘军发出由衷赞叹。确实,湖南作为一个经济并不算发达的中部省份,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湖南文化现象,还创造出文化产业人均产值全国第二的佳绩。

  内容为王,没有内容,文化产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独特的湖南文化现象,是因为它给人们提供了许许多多内容丰富的文化产品。仅以电视湘军为例,《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汉语桥》几乎妇孺皆知,有着极高的收视率。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就必须从提升内容上着力。近年来,浙江文化产业一直以远超GDP增幅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000亿元。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落后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尤其是在全省文化产业中,印刷、玩具、文具等文化制造业占据了大部分比重,内容产品缺乏,仍然是文化产业最大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最受人欢迎?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在文博会上说,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卖钱,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让用户掏钱出来消费的内容,应该具备原创性、差异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

  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说到底就是创意和创新。深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秘密,就是“文化+创意”、“文化+科技”。因为创意,没有任何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深圳,开发出了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众多知名品牌;在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深圳更是涌现了腾讯、迅雷、A8音乐、华视传媒、环球数码等大批文化科技型企业。2010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37亿元,占全市GDP的6.7%,成了深圳的第四大支柱产业。

  以文化制造业为主的浙江文化产业,尤其需要创意和科技。此次参展的新云木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木制玩具之乡云和县的龙头企业,几天来他们四处出击,寻找动漫创意设计人才,合作开发新产品。因为随着欧元和美元相对人民币越来越贬值,过去以贴牌出口赚加工费为主的盈利模式变得难以为继,提高产品创意水平和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也成了唯一的途径。

  被称为中国印刷城、中国制笔之都和百工之乡的温州,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将制造工厂变为创意工厂,不断提升产品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将让这些传统文化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顺聪告诉记者,眼下,温州已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此服务于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古往今来,工商发达之地,必是文化繁荣之邦。今天的浙江,已进入人均GDP7000美元向10000美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国际上通常认为的文化产业井喷期,我们更需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文化产业,并以此作为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起点,迎来浙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明天。


浙江日报 人文·文娱速写 00014 创意源头活水来 2011-05-17 nw.D1000FFN_20110517_4-00014 2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