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创富

“李鬼”盯上本土品牌

海关杭州关区查处的知识产权案例中,侵犯国内自主品牌的占五分之一以上

  记者 刘刚 通讯员 俞晶 

  

  本报讯 在“全球超市”义乌,侵犯“洋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海关进出口监管中的重点监控内容。但现在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记者日前从杭州海关获悉,根据该关统计,今年以来至今,在义乌查获的涉嫌侵权货物中,侵犯国有品牌产权的查获批次已经高于美国、德国、日本,位居第一。

  在义乌海关查验现场,关员潘亮翻开一份查验记录本指给记者看,仅4月22日这一天,就查获了三批侵犯国内品牌知识产权的出口货物。他告诉记者,在以往的查验中,涉嫌侵权的出口产品仿冒的多为国际大牌,但就在最近两年,侵犯国内知名出口品牌的出口货物明显增多。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关查获的侵犯国内品牌知识产权的货物中,不仅有“五粮液”酒、“虎头”手电筒、“鸿星尔克”运动鞋等早已声名远扬的“国内大牌”,还有如“百草园”扑克等“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义乌海关知识产权科科员潘苗苗告诉记者,现在做货物侵权认定时,经常能看到一些“生面孔”,一查都是国有中小品牌,约占查获的侵犯自主品牌知识产权货物的六成左右。

  闯荡国际市场,最难的就是闯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号”——自主品牌。也因此,面对增多的侵权行为,我省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纷纷增强。仅就义乌而言,自2005年出现第一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海关备案的企业以来,目前已经有29家义乌本地企业向海关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备案,其中有18家是2009年以来申请成功的。

  义乌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态势,同样适用于我省其他地区。杭州海关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2010年,杭州关区(宁波市除外)查处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中,侵犯国内自主品牌的占到五分之一以上,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

  为何侵权开始青睐国有品牌?对此,杭州海关这位人士分析认为,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而言,无论是侵犯洋品牌还是本土品牌,海关都将一视同仁,但侵犯国内品牌案例的增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几年包括我省企业在内的自主品牌出口意识已经显著增强,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号召力也在增强,也正因此,不法分子才开始把侵犯国内品牌知识产权作为新的目标。

  而记者也了解到,在商务部重点培育的自主出口品牌中,我省品牌占到了四分之一。金融危机后,随着我省企业加快搭建国外营销网络,我省自主品牌出口又明显加速。抽样调查显示,我省企业出口中近两成是自主品牌出口,拥有浙江出口名牌的企业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一。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侵犯国内品牌案例在增多,我省海关监管力度也随之加大,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海关已经与宁波海关签订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合作备忘录,共同打击侵权行为。同时,杭州海关还加强了与公安经侦部门的合作,双方已建立知识产权涉嫌犯罪线索通报联系配合的长效机制,近期已向省公安厅正式通报案件线索19起。


浙江日报 经济·创富 00010 “李鬼”盯上本土品牌 2011-05-17 nw.D1000FFN_20110517_18-00010 2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