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赏桃花、认桃树、摘桃子、做桃木工艺、在桃树下相亲……从开花到结果,到枯木利用,一年四季,桃树都成了农民的摇钱树——

金东农民把桃“吃透”

  站在挂有女儿名字的桃树前,金华市民王震杰亲昵地拍着桃树,向朋友炫耀:“这是我家的桃树,长得旺盛吧,小桃子都长出来了。”

  王震杰是金华一家网络公司的经理。早在4月下旬,经朋友牵线搭桥,他就在金华金东区源东乡丁村村民施根标家认养了这株桃树。按照协议,每年认养费用为300元,这棵桃树产出所有桃子归王震杰所有。

  桃树认养,仅是施根标家整个“桃树经济”的一个环节。从桃花到桃子,金华源东乡桃农有赚不完的钱。

  

  赏桃赚人气

  “300元就有一棵自己的桃树,这主意实在太棒了。”王震杰说,女儿快五岁了,喜欢吃桃子,可是桃子是怎么来的,她却不知道。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女儿接触大自然。

  王震杰对认养桃树很满意,桃树原主人施根标也相当开心。他给我们算了笔账,一棵桃树年产值150元,扣除成本50元,每棵桃树的利润约100元;如今,桃树让城里人来认养,利润反而有250元了。

  施根标介绍,他家已有16棵桃树被成功认养,有预定意向的人还有不少。“赏桃花的时候,我家的农家乐每天要接待近20桌客人;桃树认养、桃园活动、桃子销售都有收入。”施根标说。

  源东乡是金东区的山区乡,山多地少,历来以种植白桃为主要产业,现有桃园1.2万亩,去年桃子的产量达9000多吨,收入达5400多万元。

  种桃多年,可源东桃农几乎只靠卖桃子赚钱。每逢阳春三月,满山遍野桃花,依着绵延起伏的山势,非常壮观;却因交通闭塞,养在深闺无人识。

  近年来,金东区加大源东桃花美景的宣传,源东乡专门修通了3公里的通村公路,让城里人的车子能够直达桃园,并且专门举办了桃花旅游文化节、农家乐厨神大赛等活动,把市民吸引到源东赏桃花。“我们看桃花不要钱,不过山里野味多,留在这里吃饭就好了!”源东乡党委书记周斌说。

  好客的山里人舍“小钱”赚“大钱”,不收门票,却赚到了门票几倍的钱。以农家乐为例,2007年源东乡仅有五家,今年已有60家,有些农家乐日营业额就达万元。据保守估计,10天的花期,全乡农家乐的收入就达150万元,迅速带动农民增收。

  功夫在桃外

  一棵桃树的神奇之旅,还远未结束。

  不等桃花凋谢,市民可以认养桃树。一棵桃树认养出去,农户就认了门城里亲戚。每次王震杰带着朋友来看“自家”的桃树,都在施根标家用餐;连王震杰的朋友也跟施根标攀上了亲。如今,花期早已结束,可老施家的农家乐一样红火。

  有人认养桃树,还有人在桃园里开相亲派对。3月底,金华一家交友俱乐部就带着30多位网友,把30多张相亲卡挂在了桃树上。截至目前,源东万亩桃园里已有上千张相亲卡。“古有桃园三结义。在桃树上相亲,肯定会得到好姻缘。”网友“大土豆”说。

  桃子上市时节,摘桃、吃桃的游客又回到了源东乡。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又让农户赚个盆满钵满。隆冬时节,修剪下来的桃枝,又在农民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个个工艺品。

  据介绍,源东农民一亩白桃销售收入约5000元;而如今把桃子“吃透”后,许多农户桃子外的收入远远超过了桃子本身。周斌说,现代农业不能只在土里刨金,功夫要放在戏外,把目光盯在第三产业上,把农村的种养殖业、山水、景观等资源变成真金白银。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21 金东农民把桃“吃透” 2011-05-17 nw.D1000FFN_20110517_9-00021 2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