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乡间来信·提问2011——

安否,浙江粮仓

  编者的话

  仓禀实,天下安。

  眼下,国际粮价飙升,国内通涨压力大。我国的粮食安全,已牵动世界的目光。

  本报2011年3月22日开通“乡间来信”信箱后,陆续收到很多农民朋友、基层干部以及关心美丽乡村建设的读者来信。关于粮食安全,同样也是来信中的一个主题。

  今年春播已近尾声,早稻播种面积已展现在面前。在生机勃勃的季节里,“乡间来信”特意派出记者,走访粮食功能区,提问政府相关部门,记录浙江大地今年春耕、春播风景。

  本期还刊登部分“乡间来信”,听听种粮者的心声——

  眼下,各地的早稻插种已近尾声。浙江刚刚完成180万亩早稻的播种面积,较之去年的176万亩略有增加。

  良好开局之下,记者日前走访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副局长王岳钧,提问读者关心的粮食安全问题,看看浙江今年的粮食生产新情况、新应对。

  提问一:

  浙江年产多少粮食才安全?

  今年,我省粮食生产任务是:“努力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50万亩”、“总产量力争800万吨”两个目标。

  “我省每年消费粮食360亿斤以上,其中160亿斤口粮立足省内解决,实现40%以上的自给率。”王岳钧说,160亿斤是保证我省粮食安全的底线。

  浙江省人多地少,经济发达,农民收入水平高,重点发展高效农业,但仍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立足口粮基本自给。根据测算,160亿斤可以基本满足我省常住人口的口粮需求。

  提问二:

  160亿斤粮,如何确保?

  为了保证160亿斤口粮,必须保证粮田的生产能力。目前浙江有标准农田1500万亩,但离高标准农田还有差距,不少地方都存在农田设施老旧、损毁的问题。为此,我省从去年开始投巨资,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计划用8到10年时间,按照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等“五良”标准,建设土壤肥沃、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的粮食生产功能区800万亩。

  功能区整体计划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即一亩田全年粮食产量要达到1000公斤。800万亩吨粮田建成后,就能确保每年160亿斤粮食的产能。

  目前,我省水稻单产已达440公斤以上,属水稻高产区。今年在功能区建设刚起步情况下,如果全省1950万亩粮田面积得到保障,160亿斤不成问题。

  提问三:

  粮食功能区,建在哪?

  去年开始,我省从原有1500万亩标准良田中“优选”800万亩,将其建成为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截至今年2月28日,全省各级投资7亿元,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06个,面积122.79万亩,遍布全省70多个县(市、区)。

  今年,还计划新建111万亩产粮功能区。同时还将加大对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大粮食高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全省计划建立省级粮食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500个、示范面积50万亩以上,整体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提问四:

  功能区,如何“保驾”种粮?

  粮食功能区,是通过功能区内沟、渠、路等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和土壤培肥,提升农田生产基础水平,改善生产条件,提升农田地力水平。

  目前,全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已累计完成地力培育232万亩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省新建和修复渠道3172.49公里,完成机耕路建设2248.84公里。

  同时,功能区提供社会化服务,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规模化是提高粮食产出率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可能降低种粮成本。

  提问五:

  今年种粮,面临什么压力?

  今年上半年,受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化肥、地膜和种子等各种农资产品价格都有上涨,这挤压了农民种粮的效益。

  王岳钧说,今年我省粮食生产面临生产成本上涨过快、土地租金攀涨等一些新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亩西瓜地的流转租金已达到1000至1200元。 

  一些农民盘算,水稻的收购价每公斤在2.8元左右,以亩产500公斤计算,除去成本,种稻收益不及直接把土地租出去划算。因此,保障粮食面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直接关系今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完成。

  提问六:

  种粮,还能不能赚钱?

  针对今年农资普涨的形势,年初,浙江省出台“关于抓好2011年粮食生产的通知”,在历年政府扶持力度上再加码,鼓励农户种粮、售粮,其中“两个提高”值得一提:

  一是提高稻麦种植大户直接补贴:我省今年将全年稻麦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的补贴标准,由每亩20元提高到30元。

  二是提高订单稻谷奖励标准: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按订单每交售50公斤早稻谷的奖励,由原来20元提高到25元,每亩最高奖励175元。

  今年还将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种粮大户水稻政策性保险、确保农资供应等助农政策。

  年初,国家出台了2011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分别提高到102元、107元、128元,比去年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浙江省级储备粮订单收购价可能还会有所提高。

  王岳钧说,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对种粮实行补贴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通行的作法,目的是鼓励农民低成本种粮。

  提问七:

  城市化下,如何保障粮田?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让浙江这个耕地资源小省面临着多重压力。无数工厂、道路、城市住房和设施的建设,每年都考验着浙江耕地资源保护力度。

  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今年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如宁波市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维修和完善,给予每亩200元的补助。嘉兴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市本级10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今年省里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各地也出台了粮食安全行政考核责任制,对粮食产销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并制订了涵盖粮食生产、耕地保护、粮食流通等涉及粮食工作全部内容的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的有效供给。

  提问八:

  不是功能区,还种不种粮?

  浙江粮食生产的思路是以发展大户为主。今年,我省粮食生产功能区还将不断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引导土地逐渐向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集中。

  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大户今年得到的扶持比较大,但政府的各种政策同样兼顾散户。

  我省人多地少,人均只有半亩地,规模经营大户比例不高,70%的大户种植规模都在50亩以下。因此散户耕种仍是目前粮食生产的主要形式。 

  针对散户种粮困难,除动员农户将季节性抛荒耕地流转给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种植外,我省今年继续实施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鼓励大户给散户提供社会化服务。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安否,浙江粮仓 2011-05-17 nw.D1000FFN_20110517_2-00017 2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