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温州:看绿化 说整治

  本报温州4月19日电

  记者 包璇漪 陈青华

  通讯员 赵成功 

  

  由温州市文明办与本报温州分社发起组织的温州民生考察团今天成立,6名普通温州市民接过大红聘书,成为考察团首批团员。上午,在简短的启动仪式后,团员们踏上了第一次民生考察之旅,对温州市区东片的城市园林绿化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提出了许多务实的意见和建议。 

  市民考察团第一站来到了杨府山垃圾填埋场。站在填埋场下,看到过去市区东片居民的“心病”——杨府山垃圾山经过生态恢复工程的整治,已经绿意盎然。杨府山垃圾填埋场当时采用了简易堆放方式填埋垃圾,对周边区域的土壤、大气和瓯江水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一度成为城市中严重的污染源。随着杨府山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置和生态恢复工程的成功实施,山上已是绿草如茵。

  团员张小燕仔细询问,垃圾山是简单掩埋么?会不会刮风下雨又造成污染?得知实行的是全封闭的生态处理,她感觉放心多了。但是对于填埋场入口处的露天化粪池,团员们一致认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该继续加快进度,这样的化粪池早就应该退役了。

  第二站,考察团来到了杨府山城市公园工地。这里曾是立项9年不见动静的土地,现在挖掘机、工程车进进出出,公园作为民生工程,一期建设时间为一年,试开园时间定在今年11月。柯建华、柯向东两位团员说,这个公园让温州人盼了太久,但今天在工程现场,看到河道还在疏浚,公园内多条道路还难见雏形,“11月份要让市民逛上公园,感觉还让人捏着一把汗啊。”

  考察团随后来到了白鹿洲公园。公园入口处是今年一月新植的一片银杏林,银杏树成活,已经绽出一张张绿色的叶片,惹人爱怜。但是树下的一小片灌木,却干枯得奄奄一息。心细的团员们马上想到了绿化养护问题。柯建华是鹿城区水心街道桂柑社区的主任,看到眼前的景象,联系自己小区的实际,她提出,“绿化推进得快是好事,但是树不是种下去就算了,后面的养护更加重要。银杏树长得快,这里的种植密度太高了。看来我们的绿化工作还要科学规划才是。”

  走进白鹿洲公园,榕树、雪松郁郁葱葱。白鹿洲公园于2003年开工建设,但一度进展缓慢。让团员们高兴的是,现在温瑞塘河边的二期工程工地上厂房的拆迁已大多完成,看来公园建成已指日可待。

  随后考察团来到绣山街道前网村,在住宅区里,团员们发现一块菜地夹杂其间,在两堆垃圾中间,还有人浇上了水泥,简易木门一锁,自己搭了个简易车库。柯向东掏出手机拍照,她认为城市的环境建设更需要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这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她想把图片发布到网络论坛上,让大家来参与讨论。

  团员蒋成富建议,最后为考察团增加一个考察点,因为吕浦花苑小区刚刚砍了一棵大树,他感觉十分心疼。团员们来到吕浦花苑小区,看到小区里的绿化已经颇有成效,但是绿化带上晒满了棉被。那棵被砍掉的相思树树桩已经用水泥封上了,但是粗壮的树干仍然倒在一旁。团员胡美珠说,“这么大一棵树,多可惜啊,要种多少年才能长这么大呢?”团员们纷纷议论,砍树容易种树难,除了种树,温州市民的护绿意识还有待加强。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温州:看绿化 说整治 2011-04-20 nw.D1000FFN_20110420_5-00003 2 2011年04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