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变化背后的经济含义
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向老龄化加速转变。据测算,按联合国标准,我国14岁至64岁劳动力人口将在2012年前后达到峰值;而按就业最佳年龄,即34岁以下劳动人口在2003年前后达到峰值,目前正在回落。这预示着明年劳动人口见顶后,新增劳动力将开始下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预计在2015年前后,新增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将基本持平,随后,劳动力短缺将成为普遍现象。
若上述预测准确,对“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产生下述影响。
首先,人口规模和对商品和劳务的社会总需求在上升,而劳动力供给下降,这将使得供给的增长率与需求的增长率出现差距,导致物价上涨的趋势长期化。尤其是35岁以下的劳动人口持续回落,会使低端劳动力工资增长速度快于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致使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的物价上涨快于平均物价上涨速度,从而对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成本造成更大影响。这就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位从支持经济高增长转变为控制通胀。
其次,劳动力供给的下降意味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抚养比将再次上升。由于全社会用于社会保障的开支加大,储蓄率将呈下降趋势,意味着投资驱动性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不仅会导致经济增长减速,更重要的是工资上升导致出口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同时工资上升和老龄化均会推高消费,拉动进口,从而使贸易顺差较快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口变化将直接影响国际收支的变化,这就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密切关注国际收支,及时有效协调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等。
再者,劳动力供给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创造财富的人口减少、需要抚养的人口上升,从而可能导致人均财富下降。与人口年轻化抚养比不同,人口老龄化的抚养成本是净支出,偿还基本无望,由此人口变化所带来的社会保障开支代际偿还来源片面,会使当期社会运行成本上升,从而对家庭、企业和财政在内的全社会层面的国家资产负债产生意义深远的冲击。这就需要从长远着眼、从现实着手立即开始规划构架,包括家庭、企业和财政在内的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的趋势,将使得处于“刘易斯拐点”区间的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更加突出,有可能出现“未富先老”现象,应予以高度关注并尽早形成着眼于长期的战略安排。
(作者为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