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有梦何妨 做大些

  吴孟婕

  

  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过一场香港迪士尼乐园举办的校园宣讲会。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细节:在迪士尼乐园里,所有的员工被统称为“演艺人员”,也就是说,整个乐园是一个创造欢乐与梦想的“舞台”,餐厅里的服务生、乐园里的清洁工、引导员都是演出的一部分。

  “造梦”,是迪士尼的经营策略,它用一个个温情脉脉的卡通形象填补了人们生活中柔软、闲适的缝隙,让孩子们欢欣雀跃,让成年人流连忘返,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其中,哪怕是干些“乐园导览”、“商品销售”之类的“体力活”。

  这种心情不难理解。对很多人而言,迪士尼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商业娱乐品牌,而更像一个历久弥新的岁月童话。在这个童话里,没有语言和价值观的隔阂,是一个充满着真善美的小世界。

  这一次,这台巨大的造梦机器终于驶进了上海,“无忧岛”的梦想几乎触手可及。在开工仪式上,迪士尼高层表示,这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来的不仅是一只米老鼠。上海方面随即拿出了一份研究报告,称迪士尼乐园直接间接带动的产业可达上百个,尤其是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产业,“想象空间巨大”。

  但我还是听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有人说,别以为这是只会下金蛋的鸡,在长达10余年的签约谈判过程中,眼看美国迪士尼公司争股权、抢频道,洋文化入侵的“狼子野心”一览无余。

  话是没错,好在美方最终做出了让步。我们看到,开工典礼上洋溢着红色中国风,米老鼠和唐老鸭穿上了唐装,而一个史无前例的“上海模式”,也似乎使得中美双方的利益分配模式“看上去挺美”。

  当然,换上唐装的米老鼠也不可能被认成是孙悟空,如今大局已定,你若仍觉得看不顺眼,倒不妨换个角度想想问题。迪士尼落户上海,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

  市场对未来经济预期的反映,有时比经济专家还精准和灵敏。事实上,已经有敢为人先的浙商品尝到了“迪士尼效应”的甜头。

  去年年底,迪士尼美国以外首个网络动漫制作基地落户宁波;品牌联合,让米老鼠、米妮、白雪公主等一大批卡通形象出现在丽水“天竹”竹筷包装上;而考虑到上海旅游的“溢出”效应,杭州湾地区的旅游相关产业已经闻风而动……

  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魄力——我们不惧怕竞争,而且要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竞争,那么,暂且搁置“无限商机”还是“文化入侵”的争论,少一些偏见和抗拒,多一些接受和主动,是不是会显得更大气、更自信?

  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看,能够享受到文化的多元,无疑是幸福的。就在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开工的那晚,鲍勃·迪伦登上上海大舞台,圆了歌迷们盼了多年的“演唱会梦想”。尽管鲍勃·迪伦说过“梦有时会把人导入歧途”,但是经历过这个晚上的人都知道,梦中有没有东西是无足轻重的。

  迪士尼落沪的盖头才刚刚掀起,事情会怎么走向,要看决策者如何思考与选择,以及许多外界事物共同合力。此时有梦,不妨就做大些。梦大了,心宽了,能做的事儿也就多了。毋需着急,当所有的故事连在一起,结局自然会水落石出。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有梦何妨 做大些 2011-04-15 nw.D1000FFN_20110415_4-00017 2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